西方经济学被“啪啪”打脸!央妈印这么多钱,为何没引发通胀?
01
通胀原理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来自于央行的货币超发。
当整个市场中的商品数量不变时,钱多了、自然会引发商品价格的上涨,钱印得越多、物价就涨得越多。
过去大家都深信这个原理,并且这个原理也能较好的解释“货币—通胀”现象。
可现实的“打脸”来的太快,只是大家还难以接受。过去近十年的经济生活现实,已让经济学的这一经典解释面临崩溃。
上图是欧美日英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也是发达经济体,近二十余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情况——其实也就是各央行印钞的数量情况。
由图可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四大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快速攀升、即央行印钞的数量在快速增加。
有多快呢?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英国四大经济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别扩张了695%、312%、483%和931%…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让稍有暂缓的印钞动作再次加速。
如果按照经济学的“货币-通胀”理论,在如此大规模的印钞刺激下,货币似乎已经泛滥成灾、这些经济体的物价也早该涨到天上去了。
可现实却被“啪啪”打脸。
02
通胀消失
实际上近十年,这些西方经济体不仅没通胀、反而还在通缩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不管是最终消费价格指数的CPI还是生产价格指数的PPI,都在反馈这种现实。
由图可知,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和欧洲,其CPI平均涨幅都为2%点多,在2000-2007年间的美国平均PPI有些高、达到了4.2%,这种物价涨幅还算正常…算有那么一点点通胀。
日本比较奇葩,自从上实际九十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一直陷于通缩的泥淖里…2000-2007年间,CPI的平均涨幅为-0.3%、PPI平均涨幅为0.2%。
英国去哪了?英国虽属于欧盟成员国(现正办理脱欧手续),但英国有自己的主权货币——英镑。
可自2008年始,这些经济体大规模的印钞放水后,通胀如何呢?
上图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的十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平均CPI和PPI涨幅都在1%点多…按照经济学“物价涨幅2%左右最合理”的理论,欧美已处于通缩的边缘。
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CPI由负转正、但也只有0.5%,CPI也只是微幅上涨至0.4%,本质上仍在通缩。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面临的尴尬处境:央行自2008年开始大幅度印钞放水,可物价就是涨不起来,并且放水后的物价涨幅还没有放水之前涨得多!
说好的印钞放水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呢?怎么就没有发生呢?
03
原因探析
我们要记住,经济学是解释经济现象的、而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出现了经济现象,经济学会找出一大堆理由和原因去解释,但不一定能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
如何解释欧美日的央行超发货币、却没有引发通胀这一现象呢?
1.央行印钱过程中,有增量财富的产生,所以物价就涨的没那么厉害。
央行印钱并不是仅仅增加钱的数量,还有更多商品被制造出来…锅里的水多了、但米也增加了,饭就不会那么稀。再现实的理解,就是企业拿到贷款后去扩大生产、所以整个商品供应也增加了。
2.印出的钱流入部分人手里…主要是富人手里,而富人的吃喝等基本消费早已满足、再给更多的钱也不能增加消费,而普通人却没拿到多印的钱、想消费却没有钱,所以即使央行印钱了也无法促使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