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近有两个大佬的发言,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11月13日在“第11届财新峰会”讲到:中国在经济复苏上走在前面,已经到了研究前期部分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一旦经济复苏,过多的流动性需要收回时,存在可能刺破债务泡沫的风险,因此现在要坚决降杠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17日在新闻办吹风会上讲到:今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前三季度已经上升了27.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债务规模是GDP的2.7倍,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上升30个百分点左右。
张晓晶强调,杠杆率之所以快速上升,并非债务扩张速度太快,而是今年GDP增长太慢。有两点风险值得关注:一是中小银行坏帐上升,二是杠杆率高的时候,每年利息支付也很高,今年初步估算是增量GDP的1.5倍至2倍。
两位大佬和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第一:我们的宏观杠杆率目前还是高位,需要降杠杆。
第二:明年的货币政策和环境对比今年来说,肯定要开始收缩了。
2
大家都知道,今年年初至今,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央行搞了一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巨量的货币信贷投放与精准滴灌实体领域相结合,算是稳住了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
截至目前,今年头10个月的社融和信贷分别累计新增了31万亿和17万亿.
换句话说,今年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像欧美那样大放水,但是也始终保持在相对较宽松的一个状态上。
但是,这种货币宽松的状态要结束了。中国的货币周期,本来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进入收紧阶段。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扰动了货币周期的节奏,但是,明年继续保持像今年职这样的宽松,已经没有必要了。
除了楼继伟的喊话,央行行长易纲和副行长刘国强最近也表示“特殊时期政策退出”的问题。特别是刘国强认为“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
这基本上就代表了官方的态度!
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各位,对明年货币政策的预期,不要太乐观!
3
其实10月份的一些金融数据已经有了苗头: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6898亿,不及预期。市场利率有了明显抬升,代表无风险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3.3%,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自6月以来也一路上升。
从政策监管上看,开发商的“三道红线”让房地产风声鹤唳;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让整个网络金融贷款规模直接腰斩。前者打击货币的派生,后者打击民间借贷信用的增发。
全方位的货币紧缩态势,愈来愈明显。
但是,货币政策退出宽松,绝不能太猛烈,否则,也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