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冬,地产从业者们集体失眠

凌晨三点,一个5年地产老销售说他辗转难眠。
这种状态已经有一阵子了。
从超长楼市调控开始,地产商的日子每况愈下,眼看着曾经满嘴流油的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心里多少有些盛宴曲终人散的凄凉。
想想刚加杠杆用岳母的资格又买的房,一个月大一万多月供,再加上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确实身上的担子沉重万分。
该做些什么呢?
1
人心周期总是很慢,慢到只有伴随着一代代人的自然消亡,才能慢慢在纷乱的世俗场中找不到他们的声音。
历史的收割机碾压,不免有人喊疼。
记得2018年楼市调控初期,官媒的一篇宣言,其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个时代的痒点:美好生活不是温室里的生活,不是真空里的生活,风风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

什么是风雨?
十八线的村口大爷说:“想固化的那群要被打了”。
微博上一个姓胡的中年人,喝着毛尖,坐在自家大平层阳台上直播:奉劝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努力,经济还有翻一番的潜力,但你必须要成为脱颖而出的哪一个。
财富的真相,财富的竞赛,到头来可能就是因为人家先到先得罢了。
2020苦日子,谁的落差最大?
有人从山珍海味到大碗烩面;更多的人是从大碗烩面到康帅傅泡面,都会有落差,可有些人总是嗓门大、传的远。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拼多多曾被一群人骂成土包子,觉得这货根本就一文不值,可一转身它却强势上市了。截至202012月25日收盘,拼多多美股市值1873亿美元,直接干过了“前浪”京东。

中国太大,大到我们竟不知道有几亿人还没用过洗衣机。
消费升级,升谁的级?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应该庆幸,中国经济的故事还没有剧终,固化苗头被压一压,迎接主升浪来临,大家都有机会,而且这比贸易战瞎比比要重要的多。
改革深水区,月均收入 不足1000元的6亿底层人民才是当下以及未来的工作主线,而不是富的再富。
至于其它的杂乱吵吵声,不听也罢。
2
继往开来的大会说:创造美好生活,就要解决“快速发展”留下的问题;就要破除“发展起来之后”的烦恼;就要迈过“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坎。
问题摆在眼前,考验定力的时刻到了。不会因为谁的嗓门大而裹步不前,否则付出的改革成本算什么?
有吃瓜群众人说,大铁路、大基建又来了,放水浇灌下的房地产又要翻跟头了。有人还进行了精密的逻辑性的论证,说水放出去了,其它路子都不挣钱,最终还不又兜兜转转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一句话:还得涨。
这的确是目前的隐忧,所以大会开完,住建部就放狠话:“房地产空调不力的坚决问责”,声音发出,沈阳、杭州、长沙第一时间表态。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内外夹击之下,稳就业和压房价产生了矛盾,房价涨的压力确实大于跌的压力。
那为什么要明确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房地产崩盘无非两种形式:向上崩;向下崩。所以这两种都不能出现,稳,维持阶段性顶部箱体震荡才是未来的走势。
我们一直都建议,刚需适合就赶紧上车,不仅在于官方压着推你一把让你上车;还在于房地产市场迎来长效机制之后,将在长周期维持略快于通胀的状态,更何况人心周期的绝对慢半拍,房子是婚姻的前置条件,生育大计。你说咋办?
至于投资客,目前确实是逆风操作,节奏明显不对路。
所以先不要云里雾里的讨论“租房有几大好处”,那些住在别墅里劝年轻人租房的直接朝他们扔砖头,成年人的世界里有时候现实比讲道理重要。
漫天飞舞房地产崩盘论,是正直正确,但还不是完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