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牛年春节之后,翘首期盼A股开门红的股民和基民们遭遇当头棒喝。
相比本轮高点,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的跌幅都超6%,最惨的是创业板…节后七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跌幅超15%。
因这些年资本市场去散户化,以前的散户韭菜们纷纷转投基金。本想着基金收益稳健,可还是被割了韭菜,基民们也纷纷在网上吐槽。
有人不仅已把2021年的收益全部亏完、甚至还亏了本金,一些2020年下半年入场的投资者也正在把去年的收益全部回吐……渴望躺赢稳赚的基民们“本以为基金是额外收入,结果却变成了生活最大的开支”,“有人发现查询基金是收费的,因为每次查询总会亏几千”。
本轮下挫的重灾区,是过去这两年被追捧热议的“核心资产”——白酒、消费、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间。
白酒里的龙头贵州茅台、互联网里的龙头阿里、互联网生活平台里美团、新能源里的宁德时代、电动汽车行业里的比亚迪、大消费行业里的中国中免……在本轮下跌当中,其最高跌幅都超20%。
这些年,各国央妈们印钞不止、资金泛滥成灾。相比之下,优质的资产就显得非常稀缺,于是海量的资金就开始追逐极少数的资产,并由此形成抱团聚集的现象。
而上面提到的行业龙头们,就是各公私募基金抱团购买的对象。
抱团说散就散、核心资产说跌就跌,这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说好的核心资产永远涨呢?
说好的核心资产更高溢价呢?
说好的要拥抱投资核心资产呢?
这些年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已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要想快速致富、要想财富自由、要想财富阶层向上跃升、要想屌丝逆袭一步登天……必须得逮住一次资产泡沫。
泡沫在哪里?泡沫就在核心资产里——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行业里的垄断龙头、甚至是比特币。
如何搏击泡沫而不被泡沫搏击倒?泡沫就是溢价,所以要在溢价前买入、在溢价高潮时退出。
而溢价、折价、估值、价值、是否值得买卖……它,是一个难题。
2
记得巴菲特说过,只有泡沫破了,才知道它是泡沫。
也就说,泡沫是一个事后概念。事前、事中,人们只能感受它、并不知道它是不是泡沫…泡沫前的价格上涨,也许是估值的修复过程、也许是价值的回归过程。
就拿贵州茅台来说,500元的时候觉得贵、不敢买,1000元的时候觉得泡沫太大、还是不敢买,2000元的时候觉得泡沫就要破了、更不敢买了。终于在2600元的时候确认了它的价值。
All in梭哈、全仓满上…结果高位站岗。
很多投资理论派会认为逮泡沫应该在资产价格便宜、价值低估时买入,可如何判断价格的高低、估值的大小呢?跟谁对比、以谁为参照物呢?参照物的价值/估值也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啊。
看资产的收益率?
北上深的房子,租金收益率只有1%多一点,1000万的房子年租金也就10几万,还不如银行的存款利息高,可如果这些城市放开限购试试、铁定还会暴涨。
看估值的高低吗?
京东/拼多多等大量互联网公司在上市时,都是亏损状态,可拦不住股价一个劲的往上涨啊。而A股里的银行/地产/证券等行业、其估值相对其他行业一直较低,可价格就是难以上涨。

上图是2月26日行业估值情况,除了银行和证券是PB市净率(股价和净资产的比值)估值外,其他的是PE市盈率(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
银行的估值只有0.69,也就是说每股净资产是10元、可股价才6.9元,可过去一年涨幅才13%。而食品饮料的PE估值是54,也就是说股价是100元时、每年的盈利收益还不到2元…跟一年银行存款收益差不多,可过去一年的涨幅却高达90%。
有人说得看预期、看成长性、看发展前景。可有些很有前景的公司,发展着发展着就发展没了……乐视股份、暴风影音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