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拥抱泡沫,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必修课。
就像深圳的姑娘爱搞钱,这没什么好回避的,“谈钱真的不伤感情”。
身在投资场上实战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勇敢积极的谈钱,谈泡沫,有些十倍百倍的泡沫,主抓一次,也就轻松上中产了。
我们这几年看到了十倍股,甚至是百倍股,还有像比特币这种几千倍的大妖,很多人骂泡沫,不过是没有在泡沫中赚到钱而已,一旦赚到了钱,立马就会深夜两点数钱玩,真香!
不做马后炮,过去的泡沫再香终究已经过去,没有意义。
未来确定性的泡沫,才对当下的每一个人有价值,如果能够未来十年逮住一大波泡沫,财富最差也可以进一大阶。
3
在中国,未来最大的确定性泡沫是什么呢?
百万亿级别的资本市场泡沫。
这个数字是怎么推出来的?
资本市场的规模上限,必然受到经济体量的限制,按照未来中国未来经济体量的战略规划,最快2026年,最迟2031年,也就是在6-11年时间里,经济体量要翻一倍,也就是接近200万亿。
2020年GDP是首次超100万亿,那么当中国经济体量进一步膨胀100万亿的时候,资本市场作为新的货币池子,其总体量也将膨胀100万亿。
这还是在巴菲特指标(国家上市公司总市值/GDP)比较稳健情况下,如果按照巴菲特指标1.2的情况,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膨胀将大幅超越100万亿。
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事件,也是有大确定性的趋势。
回顾前辈美股走过的路,里根供给侧改革之后的那一拨10年大牛,其实也只火了两大类资产:
消费+科技成长
看下图:

消费+成长股不断挤占周期和金融地产的份额,新贵鸡犬升天,老贵黯然落幕。
这就是最近白酒、科技、新能源车行业基金连创新高,地产行业基金却跌破发行价的内在逻辑。
做投资不能跟市场作对。
否则就是一个“将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