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上瘾,就很难戒除……我说的不是毒品,而是各国的央妈们。
刺激经济、对冲衰退、挽救危机、逆周期调节……这些眼花缭乱的策略背后,其实就一个策略——印钱。
自2008年后,各国央行对印钱的操作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风平浪静时缓缓印钱、稍有风吹草动时加大马力印钱。
经济问题,越来越沦落为货币问题;泡沫现象,越来越沦落为货币现象。
01
通胀vs通缩
一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早已深入人心,就连村里的翠花都知道…钱一多、物价就会涨,这就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通货膨胀。
千万不要存钱,因为通胀;一定要学会投资,因为通胀;尽量要借钱负债,因为通胀……这是人们应对通胀这只“猛虎”而总结出来的奇招,目的就是要保持钱的购买力、让现在的钱和将来的钱能买到一样多的东西。
让大家失望的是,这套经典理论现在崩溃了。
事实是,近十余年来各国的央妈们印了很多钱,可物价却没有怎么上涨、电子/汽车/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价格还在一个劲的下降。
这让村里的翠花和城里的柱子情何以堪:以前没文化、不知道啥是通胀,等知道啥是通胀了、通胀又没了!
也别怪翠花和柱子们学识浅薄,主要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环境变了,也不是通胀没了、而是通胀转移了。
实物没有通胀,资产通胀了;
穷人没有通胀,富人通胀了;
必需品没有通胀,奢侈品通胀了。
这些现象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央妈印钱:钱多了,可钱却没有像撒胡椒面一样均匀分摊、而是流入了一小部分富人手里。
央妈印的钱、没有流入穷人手里,他们就没钱消费,只能用有限的资金抠抠索索、货比三家的去买生活必需品,由此造成物价就是涨不起来…对的,就是实物的通缩。
印出的钱反而大量流入富人手里,吃饱穿暖之后还有大量的钱剩余,怎么办?买资产啊、买奢侈品啊、买高端医疗和优质教育啊…对的,这就是资产的通胀。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的现象:在吃穿用行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涨的情况下,优质房产价格、优质股票价格、奢侈品价格、医疗价格、子女的教育(学区房及课外补习班)价格等这些非必需品却一个劲的猛涨。
央妈印了这么多钱,到底是通胀了还是通缩了?
这回,翠花和柱子终于明白了:央妈印钞放水的结果是——穷人在通缩,富人在通胀。
02
过剩vs稀缺
通胀和通缩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和谐共存。
过剩和稀缺同样是一对矛盾,它们同样存在于当下的经济当中。是的,你没看错…当下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既是过剩的、又是稀缺的。
咋一看,吃穿用住行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统统过剩。
可仔细一瞧,又都很稀缺:喝的茅台稀缺、住的一线城市房子稀缺、子女的优质教育稀缺、长寿的医药医疗稀缺、好看的文艺作品(书籍/电影等)稀缺。
央妈印钞放水,造成了“穷人通缩、富人通胀”的结果,在过剩和稀缺的经济现实里、紧接着又引发了另一个结果:有钱的富人对稀缺资产的追逐史无前例、并吹起了一个个泡沫。
在美国表现为股市,在中国表现为楼市。
2008年8月底雷曼兄弟倒闭前,美联储资产为0.9万亿美元(可理解为央行印钱的数量),可到了2015年已上升为4.5万亿美元。
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各国的央妈们开启了疯狂印钞的步伐。
美联储印钞3.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76.8%;欧央行印钞3.3万亿美元,增幅达49.5%;日央行印钞1.5万亿美元,增幅达22.6%……中国央行则印了至少1.8万亿人民币,要知道中国的货币乘数远高于欧美,所以这些基础货币流入市场中就变成了不低于10万亿的钱——相比他国,已经很克制了。
在2020年经济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美国的三大股指纷纷创出新高、中国的房价再次暴涨、就连日本日经225指数也在时隔30年后再次突破3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