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美国和日本经济都是负增长、中国也只有2.3%!
如果再仔细看,好像哪些不对…这些泡沫都是结构性的。
在美国,主要是FAAG(脸书、苹果、亚马逊、谷歌)和特斯拉在上涨,这五家公司贡献了纳斯达克指数绝大多数的涨幅;在中国,主要是深圳、东莞、上海等少部分城市房价的上涨,央妈的钱都流入了这些城市。
为什么是这些资产出现泡沫呢?
因为它们稀缺啊。
美国六家公司占据了纳指近一半的市值权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商品稀缺,造富了一批小老板;2000年后货币稀缺,造富了一批高杠杆房产投资人;而今资产稀缺,正在造富一批龙头企业及把握住这种趋势的投资人。
泡沫的背后是钱的推动,而现在钱的流向正在发生变化、在寻找新的稀缺资产。
03
围堵vs疏导
首先要记住,中国是一个强势政府的国家,政府在资源的调配中、当然也包括资金的流向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投资,一定程度上要看政府的政策和引导。
请问,当下对资金围堵和疏导是什么?
我直接说结论好了:围堵资金流入楼市,疏导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楼市的泡沫有目共睹,只是出于金融系统性安全的考虑、又不能刺破这个泡沫,最好的策略就是让这个泡沫维持现状、别再膨胀,相应的就是限制资金流入楼市。
去年七月出台的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就是限制资金流入地产商、以防止推高土地价格;
去年底出台的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就是限制资金流入购房人、以防止推高房屋价格;
春节前,上海/北京等地严查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进一步杜绝了资金流入的灰色地带、让钱更难进入楼市。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鼓励资金进入股市。
2015年底提出的去杠杆,什么是杠杆?债务、准确的说是银行贷款。
储户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放贷出去,由此增加了社会总体债务、抬高了社会总体杠杆,一旦这些债务还不了,会引发银行危机、甚至金融危机,这就是间接融资的坏处。
可如果储户把钱直接投资给企业、比如买企业的股票,一旦企业破产、损失的是个人财产,这里没有信用扩张、没有杠杆增加,只是财富的转移,所以不会产生金融危机,这则是直接融资的好处…也是政府在积极推动的。
从加大证券市场违约惩罚力度和抬高处罚成本,到即将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再到一系列鼓励投资的官员发言和支持政策……在钱被围堵的无处可去情况下,资本市场成了泛滥资金最后的通道。
资本市场何时会有泡沫?最起码不是现在。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比如2015年的牛市和这一轮楼市调控),当监管层对价格不认可、觉得有泡沫时,总是先提醒、后出政策、再出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而目前这些统统看不到,也一定程度上表示默许认可。
央妈放水创造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总得有个去处,在楼市道路被堵、实体产能过剩下,受鼓励的资本市场似乎就成了最佳的备选方案。
机会正来,请不要错过这个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