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怎么办呢?
当局不可能在一个坑里掉三次。
因此从2018年金融去杠杆就已经开始解绑与美元周期的强关联,一来手里握着4亿中产这个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二来与国内地产银行利益链也做了一定的切割。
虽然在核心技术上还有诸多卡脖子问题,但起码不会像2008年和2015年那样因为大厦全部建在外需和外资之上,而不得不被动承受美元的回流剪羊毛。
这一点应该感谢中国超大纵深的大陆型国家现实,也要感谢2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统一国内大市场的传承。
否则,但凡国内产业大厦严重依赖外援,后果都是很惨痛的。
工业资本阶段,自己做主的国内市场决定生死。
可以说,没有市场的保证,妄想能够直接孵化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几乎是天方夜谭。
因为工业体系的构建比拼的不仅仅是人多,还有高效的组织能力。比如基建的投入这件事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持续30年不间断地强投入。
尤其是对于很多中小国家从国家体制诞生之初就是跟国际资本妥协的结果,也就是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资源性收益并不归国家财政。
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土地所有权大半在国际资本手里,那么对于上层建筑的国家政府来讲又有多大的能力去推动国家基础设施的持续性投入呢?
任何国运与红利都是需要对等的成本的。
二战期间为了民族独立而跟帝国主义血拼,就是一种成本的付出。
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割裂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虚无主义”都是吃了药没睡醒状态。
3
很多人说美国最近十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怎么这么落后呢?老美这么有钱为啥不优先把基础设施给好好完善一下呢?
2019年,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曾实力吐槽过纽约马路的糟糕状况。
他吐槽美国人宁愿把钱花在不必要的战争上,都不愿把纽约的路给修一修,他本人行驶在纽约的马路上,感受只有一个:岂一个“颠”字了得。
美国二战结束之后,其实也经历了一波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狂潮,跟过去30年中国在国内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当时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最高已经超过40万公里,就目前留下来的依然有20万公里,我们的高铁也才几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