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关注区域经济的人都明白这份文件的重要性,今年城镇化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要怎么做,文件都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船长仔细看了三遍文件,并与去年的城镇化重点任务文件对比,有三个重大变化,值得细细说一下。
1
农业人口到城市落户,依然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早在2014年,国家就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因此,在2020年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文件中,有了这样的提法:
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督促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含设区市和县级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督促”“鼓励”都表明在限期到来前的紧迫性。
事实也表明,结果超乎预期。2020年“十三五”收尾,1亿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早已提前完成。
而今年的文件对人口落户的提法,也有所改变:
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各类城市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落户条件,坚持存量优先原则,推动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人群便捷落户。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一是,“督促”的字眼已经消失,变为“有序”“合理”,以及“坚持存量优先原则”。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过去10年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在全世界范围已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大迁徙。
而按照“十四五”期间实现65%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5年还将有约1亿人落户城市。若按照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还有约3亿人进城,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