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对政府的债务忧心忡忡…或许他们多虑了。
1
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式,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其中关于推动经济的财政政策是这样描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在随后不久得国常会上,领导也提出“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用好地方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什么意思呢?
政府花钱要积极。政府的钱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债券发行。钱花在哪里呢?一是基层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二是重大工程建设……当然重点是后者,并且要形成实物工作量、得建造出一些规模,得消耗掉水泥/钢铁等实物用于工程建设。
“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说明下半年会加快、加量政府债券发行,债券发行的另一面是什么?就是政府多借钱、多增加负债。
刺激经济的政策无非两种:一种是货币政策,一种是财政政策。
前者是通过降息、降准、货币宽松,让企业和个人多借钱负债、投资消费来拉动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宽信用。后者是通过政府多花钱来拉动经济…在中国就是花钱搞基建带动上下游产业、并荫泽经济。
当消费不振经济下行、市场缺乏投资机会时,企业不愿意借钱投资、个人不愿意借钱消费,拉动经济的重任就落在了政府头上,也就是通过负债借钱的手段搞基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2008年4万亿开始,政府负债总额是多少呢?
截止2021年4月,国债总额20.3万亿、地方债总额26.4万亿,二者合计46.7万亿。按照去年GDP100万亿来算的话,负债率近50%。
比起欧洲、日本等过经济体超100%的负债率,这数值似乎不高,但这都是明面的。要知道地方政府数额庞大的城投债并不在统计之内,而城投债有多少…是一个谜。
随着大基建发力、随着政府债不断的发行,政府的债务必定会不断升高。
一个时长困扰大家的问题又来了:欠这多钱,政府怎么还?还得起吗?
这里直接亮结论好了,或许会惊掉一些人的下巴:政府的债务不用还、只需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