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煤电投资清关,实属不易。
市场上的每一种观点都可能是错误的。♬这个政策转变有点敏感,表面上几乎得罪了大部分后来者国家。预计中国将依靠“低人权、低环保、低汇率”的三低战略完成工业化积累。不可能的;中国很可能成为传统高耗能的最后一个“逆袭故事”。
世界产业链新一波制度规则,大家都在抢占先机。
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实现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而这背后的核心是“技术高地”。
现在大家都在提供解决方案,谁的解决方案最终能成为世界的解决方案,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和红利。
就像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一样,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看似是对人畜无害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但本质上却是虚拟世界的主宰。
请问谁可以在苹果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来避免30%的税?
除非你不这样做。
绿电也是一样,也是生产东西,你的绿电方案5块钱,我的3毛钱,这就决定了你的产能是无效的。
成本和稳定供应是制造业的生死存亡。
观点二:
避免产能过度挤兑,积极降低产能杠杆。
能源和电力的紧张来自于我们能源供应网络的双跑,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避免持续超跑,至少要分阶段缓解。
双重管控,就是要避免超跑,防止威胁民生。
要点3:
碳税,碳关税,碳排放权交易。
碳由于未来的配额是有限的,未来新一轮的全球工业化革命将是一场以“碳约束”为前提的洗牌。
单位GDP所消耗的碳量是衡量各国工业化质量的KPI。
基本被屏蔽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化的道路是通过争夺碳排放和消耗资源而堆积起来的。新一轮以国家为主体的大分化全面展开。
要点4:
能源上涨,电价不涨,电力充足,三角不可能。
现在的逻辑是电力不够用,火电厂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动力,政策也没有勇气放过电价涨三五次。每千瓦时5元,平均每月电费数百元。整个社会的成本上升,最后国家电网和供电公司亏本,卖煤的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