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阐明了美国的锥度:它是什么力量?如何回应?
前天,美联储期待已久的缩减规模正式公布:从11月开始,印钞速度将从原来的每月1200亿美元,降至每月150亿美元。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长靴落地,美股、A股均响应大涨。
开门见山,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只有第一只靴子落地。什么是二次启动?自然-提高利率。
其次,目前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不是Taper,而是财政刺激的衰退。
1
Taper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世人瞩目?
我们知道,美联储印钞的方式无非是购买资产——主要是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它购买的资产越多,它的资产负债表就越大,印的钱就越多。
自疫情爆发以来,美联储基本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但现在,随着通胀上升和经济数据好转,减少债券购买开始提上日程。
这就是Taper——这个词的本义是“逐渐缩小”,具体指的是金融领域的“印钞量逐渐缩减”。
需要注意的是Taper不是QE的逆操作,只是QE的减速。
QE本身就是非常规的货币宽松操作,而且还在QE过程中。
换句话说,这辆车虽然开始减速,但目前仍在超速行驶。
根据美联储发出的信号,QE将于明年6月左右结束。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停下来。
之后,启动加息进程就相当于倒车了。
2
按理说,Taper应该不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美国从2005年到现在的货币指标。我们主要看粉色的超额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即超额准备金率。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本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的大笔提款。从银行利益的角度来看,将这部分准备金存入央行,会阻止它放贷,直接减少它的收入,所以准备金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