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阐明了美国的锥度:它是什么力量?如何回应?
但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自2009年美国实施QE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一路攀升,一度达到30%以上。
即虽然美国央行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印钞机,但平均有近30%的资金没有贷出去,没有注入市场,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相反,它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流回中央银行。
这种现象在欧洲和日本也有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他们如何QE,通胀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推高。
上图为美国2004年至今的通货膨胀率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大规模QE仅将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
这叫做“钱信传递”不好,也可以比作“推绳子”。
美联储深谙此道,在疫情后的这一轮宽松中,直接针对居民“直升机撒钱”:
你们不是传导不良吗,不用传导它。补贴和救济直接向居民和企业汇款。
从去年开始,美国政府通过个人税收抵免、个人补贴、失业救济金、企业贷款补贴等方式,总共拨付了近4万亿美元的资金!
2020-2021年美国财政刺激措施及金额/资料来源:CBO、申万宏源研究于是通胀率随即上涨,升至5%以上。
可以说,真正推高通胀的是这次的财政刺激,而不是QE。
真正改善“经济数据”的是这次财政刺激,而不是QE。
QE只是让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在银行体系中积累,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
因此,今天的Taper只是减少了积累的资金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其实是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
3
财政刺激的逻辑与信贷扩张完全不同。
信贷扩张是指在经济上行周期中,企业因扩大生产而导致的贷款需求增加。疫情期间给居民的补贴和救济,就是为了“劝”大家不要上班、不要生产。
一方面是钱多了,另一方面是减产了。会发生什么?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导致了美国的供需撕裂,一波抢购潮已经上演。这些“需求”外溢到中国,进而导致过去一年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我们把货物送到了他们的港口,但他们不能及时拉走,因为卡车司机不够,造成港口拥堵。
这一波看似如火如荼的“虚假繁荣”,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背后的推动力都来自于财政刺激。这不是真正的财富增加,更谈不上生产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