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阐明了美国的锥度:它是什么力量?如何回应?
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更应该关注财政刺激的退出,而不是缩表。
因为一旦退出财政刺激,就会触发上述过程的逆过程:
一方面是钱减少,另一方面是生产增加。
3
结果会怎样,引发“通缩螺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遗憾的是,美国财政刺激的退出已经在Taper之前实施:很多补贴都是有期限的,再不续期就完了。例如,9月6日,美国联邦两项关键的疫情失业补贴政策被终止。
4
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经济下行的迹象也出现了。
茅台和航运价格高位回落,煤炭和石油也出现见顶迹象。前期A股受益于白酒、医药等具有通胀逻辑的板块,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这一轮泡沫盛宴到此结束。
展望未来,我有以下几点要说:
首先,在第一次Taper推出后,金融市场虽然短暂反弹,但中长期仍难逃紧缩的阴影。
其次,在将积累的超额准备金缩减至正常水平后,接下来的紧缩操作——比如缩表、加息——真的会产生杀伤力。
第三,中国迈出了去杠杆的第一步,换来了对冲美国紧缩政策的空间。中国的宏观政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明显,未来有望略有缓解。甚至不排除压力累积一段时间后全面宽松的可能。
4.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有着相同的韵律。如果要找历史的标杆,可以参考2011年到2015年。
天气越来越冷了,还是要多穿点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