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嘉健一边努力完成学业,一边继续壮大自媒体业务,顺利从微博转型到微信公众号,三年时间,公司慢慢从几个人发展成为几十人的团队,黎嘉健也顺利从大学里毕业了。

后来,他们还投资了一个微商项目和一个餐饮外卖项目,都是通过自媒体资源引流到新项目的微信个人号沉淀用户,投资回报有数十倍。
黎嘉健仔细思考了这个项目,如果公众号拥有100万泛粉,收取广告费可以营收100万元,每月单粉产出是1元;而当时微商项目的个人号仅拥有5000个精准粉,一个月靠售卖产品营收10万元,每月单粉产出是20元。
他得到一个结论:微信个人号+精准粉的运营价值,要远远大于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泛粉的模式。
02. 淘客时代
粉丝号也是资产,未来粉丝成本越来越高
2016年底,黎嘉健与隔壁学校读书的林越(现淘客圈知名大佬)共同组建了淘客小组,用此前的公众号资源建立了一些社群,开始做淘客。

后来,他通过公众号测试返利机器人的模型,测试一经成功后就迅速派单到全国投放,很快就从几个号做到几十个号。
“不敢投放永远做不大生意,财富的真相是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就能获得多少的回报。”黎嘉健感慨地说道。
2018年抖音兴起,他紧跟风口的脚步,第一批内测投放信息流做大生意。他投了几百万元,单粉成本在4~5元左右,迅速从几十个号做到了上百个号,扩大了规模。
后来,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他卖掉了20多个号回收了百万现金,而买下他账号的人也通过这笔交易在几年间赚到了两倍多的收益。
这一件事又给他上了新的一课:粉丝号也是资本的一种,而未来粉丝的获取成本会越来越高。
在那之后,他便没有再卖过粉丝号。
03. 品牌特卖新时代
加入好家云店,坚持运营才能获得粉丝信任
2018年底,他选了两位主管一起开始做品牌特卖群。一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客服售后屡屡碰壁,收益也很低,团队几度打算放弃。
但还是不离不弃地做到了第三个月,努力终于有了回音。下单的客户开始越来越多,社群的收益产出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黎嘉健分析,此前淘客社群的一般规律是开始产出很高,然后慢慢衰退,在没有新粉加入的情况下,业绩铁定是下滑的。

经过详细的研究对比后,他们发现,以往做淘客业务的时候,他们对于社群粉丝而言,只是一个分享者,大家下单还是会到淘宝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