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战:苏宁用“场景”重新定义零售
“场景零售定义新苏宁”
10月21日,在2019年苏宁双十一发布会上,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对苏宁未来战略开宗明义进行定调。
侯恩龙表示,苏宁从2009年开始互联网转型,到2019年全场景零售布局已经完成。过去十年,苏宁的所有动作均是基于既定的战略,一直坚持布局场景,力争以零售为核心,覆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场景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宁最具差异化优势的赛道。
在苏宁的推动下,今年双11也从价格的双十一升级成为服务的双十一、体验的双十一、场景的双十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场景零售战略的推出及场景双十一的实践,将中国零售电商发展带入到了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在新零售下半场,场景零售将作为苏宁智慧零售模式的一个全新赛道,给中国零售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

场景零售:苏宁十年磨一剑
何为场景零售?
侯恩龙介绍,场景零售是智慧零售的新赛道,由五大核心能力组成:用户力、产品力、科技力、服务力和链接力。场景零售五力的融合,将零售竞争升级到内容、社交、娱乐、体验的维度,最终给消费者带来全触点、全体验、全服务、全场景的零售服务新模式。
而过去十年,苏宁通过坚定的互联网转型及智慧零售模式探索,在场景五力及场景的多样性丰富性上实现了极大的提升。
2009年,苏宁开启转型探索;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2011年,苏宁发布“科技十年,智慧服务”新十年战略。此后,苏宁易购成功跻身中国电商TOP3阵营,818购物节也成为国内三大电商购物节之一。
在此后长达十年发展中,苏宁通过自建和并购不断提升在产品和内容、场景、物流、科技等方面规模和实力。苏宁相继收购了红孩子、PPTV、龙珠直播、天天快递、迪亚天天、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在2017年,苏宁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推出社区苏宁小店、下沉零售云店以及苏宁体育、苏宁极物等多种业态。
尤其是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的收购,让苏宁在百货、快消的品类和场景上补全了最后的全品类、全场景拼图。同时,苏宁不断发力科技能力建设,打造了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能力为一体的“智慧零售CPU”协调指挥的中枢体系。
至此,苏宁全场景零售布局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苏宁线上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提升达到千亿级水平,线下门店规模达到13000家。但是,外界对苏宁依然存在不解:线上明明高速增长,为何苏宁还要大举进军线下?
实际上,苏宁从来就没有在意外界怎样去评价自己,而是一直都在按照自己既定的战略路线在走。2013年,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就指出:“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或者线上,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纯电商模式只能过渡。”
如今,苏宁交出了场景零售的答案。基于此,苏宁还提出了“1小时场景生活圈”理念及“场景会员升级计划”、“场景零售OS”等战略举措。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苏宁通过十年转型及探索自然走出的新赛道,也是未来零售发展的必然趋势。

场景零售:决胜下一个十年
苏宁过去转型的十年,也是中国电商野蛮生长的十年,更是传统零售衰落的十年。
苏宁能够从中探索出场景零售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它兼具传统线下零售的长期积累和不遗余力的互联网转型。两种独特的经历形成了苏宁差异化的能力——将线上线下融合在一起的场景零售能力。
显然,这是纯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都不具备的。因此,苏宁从自身的特性和能力出发,找到一条差异化的赛道。
一方面,苏宁并非纯电商运营起家,如果纯跑到流量及平台运营的赛道,并不具备优势;另一方面,苏宁在经过过去三年的智慧零售大开发布局后,也拥有了“两大两小多专”及苏宁易购、苏宁拼购等双线的场景基础设置。接下来,正是苏宁要进入到场景的精细化运营,回归用户的体验、服务的时候。
当前,阿里巴巴、京东等几乎所有电商企业都已经把目光瞄准线下。这是因为线上流量红利已经消失,用户的增长空间已经到了天花板,它们都在寻求下沉市场和线下市场的新增长点。
在具体的落地方法上,阿里巴巴通过资本并购,为线下零售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提供流量扶持。京东一方面通过投资介入线下,另一方面也开始自建线下门店。对阿里巴巴而言,它是用资本换空间;对京东而言,没有阿里巴巴那样的强大资本实力,只能一步步探索。从目前来看,京东探索的成效还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