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日仪式的互动。比如重阳节你只能引导用户给爸妈买个东西吗?不止,你还可以引导他们讲述关于爸妈的故事,然后送一份小礼品。今天的内容不只会留存在你的社群里,它还可以被扩散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这也是一种裂变。
5、身份特权的互动。给用户一种是被特邀的感觉,高端品牌这样做的比较多。
6、点赞评论混脸熟。你经常出现,人家就会好奇你是做什么的,然后点开你的朋友圈看一看,了解你。
今天很多品牌加好友的时候,虽说做了很多的话术,但是没有验证。加完好友之后就删了或者十天半个月没开单,是不是产品不行?不是的。你要记录数据,然后你会发现换了一个话术之后,数据就会发生变化。往往很多品牌在加好友的过程中都会忽略这个变化。
比如在好友关系里有一个朋友圈互动数,发完朋友圈之后,有的人是5个点赞,有的是50个点赞,有的是100个点赞,这个时候你就得分析那条点赞数更多的内容,所以数据记录会让你更好的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有主动咨询率。为什么是你主动找用户聊,而不是用户主动找你聊?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剧本执行的东西。如果你是按照自嗨执行的,人家就认为你是打广告的然后删了你。但是今天如果是做剧本,做营销时不做推销,用户会被你引导来做咨询。
数据衡量的维度其实非常多,比如说有多少人入群?用户是通过哪个DM单转化过来的?贡献GMV的是哪些人?不知道。所以说大家现在都处于拍脑袋的阶段,你需要把每一个数据的过程统计出来,它们可以应用在DM单、销售话术、礼包选择、整个直播预热和选品优化上。
再讲一个点,活动效果不理想怎么办?我们经常抱怨做活动很辛苦,有时候已经打到骨折了,但就是没人买单。其实一件事的接受是有过程的,不是今天一发人家就来买。消费者自己会做攻略,找各种渠道平台去做比对,这都需要时间。有的品牌在朋友圈发一条动态,预告今晚八点要大促,用户看到时已经三点了,只剩五个小时,然后他下班到家把孩子弄好后发现活动结束了。
所以预热很重要,用七天的时间好好规划朋友圈,做好私域的活动预热——第一天分享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给大家植入一个概念;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做场景,说清楚活动选哪个景,是怎么样产生的,这时候就有了跟用户的互动,加深他们对活动的信任度;后面一直持续到第七天都是不断的为活动做准备,这个周期的预热大家一定要好好做。
私域不是运营高端的东西,而是运营客户关系。你要跟客户搞好关系,有非常多的小点技巧,我们可以拿着每一个点的问题对应找到每一个点的解决方式和工具。当你用这些基本功跑出一个最小的理论模型时,才要考虑用工具提效,做到不断的滚雪球。
有赞在做两件事:一是为大家提供在做私域运营和新零售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这是软件层面;二是我们会给大家提供很多方面的经验、咨询等,这是服务层面。总结来说就是全面助力商家成功。
最后祝大家生意兴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