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物流入围国家标杆!一文尽知国家物流枢纽:改写中国物流版图!发改委首次推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

在布局上,总的来说仍然是东部及沿海省份布局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较多,其中广东省最多。内陆大省河南布局了10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中部第一。其中5个集中在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分别为郑州、洛阳、商丘、南阳、信阳。西部省区市,则是新疆的各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最多,达到11个。
19年公布的名单中,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7个、东北地区1个。而20年的名单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2个。可以看到在内循环的背景下,内陆小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数量更多了。
三、国家物流枢纽改变中国物流版图
物流作为线上交易的重要支柱,是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黄金产业。中国物流版图经历了爆发式的扩张后,面临的是大而不强的瓶颈期。全球连接能力弱;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成本偏高;质量效益不佳;中高端、体系化、集约式物流服务严重不足等问题突出。
国家物流枢纽作为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版图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1)节点联系互通
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物流节点之间的贯通。在枢纽之间做支线配送,搭建干、支、配网络,提高物流一体化。
以青岛港口型枢纽为例,以青岛港和青岛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积极开辟多式联运通道和网络。开通“胶黄小运转”(零运费、公交化运行)循环班列,在全国率先实现“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
“胶黄小运转”是青岛中心站至黄岛前湾港的短途集装箱货运班列,全程39公里,每天对开两列,大大提升了海铁联运一体化服务水平,缓解了城市和港口交通压力。
(2)运输资源共享
无论是物流园区,还是从业人员,规模的扩张到达一定极限后,考验的是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各企业之间如何整合存量物流基础建设资源,成为现阶段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
未来,单一物流资源必须依靠网络化来实现效率的提升,而单一企业或公司要依靠国家物流枢纽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而实现运输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打破工业企业间的“信息孤岛”。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强调了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的数字化,将生产要素转化为数字资源要素,以提高信息平台的建设。
(3)调整产业集群
在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过程中,普遍现象是市场资源要素进一步向枢纽城市和产业集群汇集。产业链基于物流供应链得以不断延伸,已成为特定区域经济循环运行的重要基础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