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的狭窄,而且仍有再次闭塞可能,所以仍然需要植入支架保持血管的持续通畅。药物溶栓只是在没有急诊介入手术条件下的缓兵之计,条件允许仍然是需要植入支架。
误区5:做了心脏支架就不能运动了
把心脏比喻成汽车发动机的话,冠状动脉就好比油管,油管出现堵塞,通过植入支架后再次通畅,供油没有问题,发动机工作良好,汽车才可以跑得更快、更平稳。对于冠心病病人,植入支架后,渡过急性期可以在医师指导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量,比如慢跑、游泳、乒乓球等有氧运动完全可以。
误区6:心脏支架在国外早就被淘汰了
随着医学的进步,每种诊疗技术都有可能被淘汰可能,但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 20 年来全球普遍实施的,用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核心技术之一,与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驾齐驱。
在“万恶的美帝”每年就有 100 多万例心脏支架手术,国内也有五十万例左右。相对于其它国家的人口基数,中国的冠心病人数更多、死亡率更高,心肌梗死患者能及时接受支架治疗的比例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所以这种“心脏支架在国外早就被淘汰了”的谣言就好比一个人跑到非洲那些闹饥荒的国家,对着难民说:别吃饭了,吃饱了容易胖。荒不荒唐,不言而喻。
误区7:做了心脏支架吃药是为了抗排异
无论是否做支架,确诊冠心病后均需要常规服用药物,所谓活到老,吃药到老,这是所有慢性病的最大特点。
心脏支架薄小,长度9-38mm,直径2.25-4.5mm,支架梁的厚度只有零点零几毫米,人体对支架不像器官移植存在排异反应,术后的药物也不是为了预防排异反应,而是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防止支架内膜再次增生。
误区8:做了心脏支架不能再做核磁共振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