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为检查肝脏健康与否,最佳方案是「腹部超音波」!
其实超音波并不是判断肝脏健康的最好做法,提醒正在治疗或追踪的 B 肝、C 肝患者,定期自费进行肝纤维化检测,确保肝脏健康无虞。
超音波非慢性肝炎确诊标准,受2因素影响
腹部超音波之所以非肝脏检查的最佳方案,是因为其精准度受到两个因素影响:
操作者经验:最怕易遗漏的死角,不小心被检测者忽略。
仪器分辨率:超音波画质的好坏,会影响检测者的判断。
之前有患者已经追踪数年的 B 肝停药患者,患者主诉,每次到诊所会诊,进行超音波检查后,医师都说很正常,无须再重新服用 B 肝抗病毒药物。 但经过他的详细检查,蓦然发现该病友的肝脏状况不如预期。
经肝切片后果然发现,患者确实有肝纤维化,甚至进展到肝硬化的问题。虽然立即重新服用抗病毒药物,但仍然无法抑制病程的快速进展,最终仍罹患肝癌。
慢性肝炎回诊检查,纤维化指标更重要
而该位患者属于「病毒量稳定高」的一员,之所以可以停药、只追踪,就在于患者停药前,曾经过各项检查,确认肝脏没有发炎、肝穿刺结果也正常,就可以停药。
但这样的人就要定期追踪检查,确认肝纤维化程度及脾脏有无肿大,以确保病毒与宿主能和平共存,才能远离肝硬化与肝癌的威胁,也能避免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进而产生不好的结果。
根据国内医疗研究资料显示,相较于轻度纤维化已治愈患者 (F0~F1),中度肝纤维化 (F2) 未治愈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机率为 6.55 倍;
未治愈中度肝纤维化 (F2) 患者对照无纤维化、轻度纤维化 (F0-F1) 患者,其罹患肝癌的风险机率为 3.7 倍。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身。
人体皮肤受伤时,会用结疤的方式修复伤处,同样地,肝脏若长期发炎导致肝细胞遭受破坏,也会进行结疤修复过程,使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多、逐渐变硬,朝向不可逆的肝硬化演进。
过去,诊断肝纤维化最准确的方法是侵入性的肝切片,取一点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可清楚看出有没有纤维化,或再判断纤维化的程度;
现在,则发展出非侵入性的肝脏纤维化检查方式,如肝纤维化扫描仪等,相当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