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蒸红薯时,直接上锅蒸就错了,牢记4点技巧,红薯熟得快,更香甜

常驻编辑 饮食文化 2022-09-22 红薯   香甜   蒸锅   番薯   红心   岳母   液化气   口感   品种   技巧   时间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红薯,不过那时的红薯,都是直接削皮后生吃,当然也有那种薄薄的红薯干,不过,那是属于非常稀有的零食,想买却不容易买到。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蒸煮这种烹饪方式比较健康,但在我爸妈眼中,确实比较浪费液化气,所以,小的时候,清蒸武昌鱼、蒸鸡蛋羹、粉蒸排骨、粉蒸肉等蒸菜是吃的真不多。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里有了电饭锅之后,红薯饭倒是吃得多,原因也简单,电饭锅煮米的时候,老妈放入切成小块的红薯,米饭煮熟,红薯块也煮熟了,米饭还带着红薯的香味,同时,还节省了使用蒸锅里蒸红薯所消耗的液化气。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时的液化气价格贵不贵在我老妈眼中倒不是一件难事,困难的是,家里住的是楼房,还是没有电梯的那种,一坛液化气送上楼是需要额外支付上楼费用的,为了节省,所以,那些年我们家吃的蒸红薯,都是同米饭一起蒸熟的。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学毕业之后,家里有了天然气、微波炉和烤箱,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爸妈最喜欢的还是蒸红薯吃,而更加便捷的烤红薯,或者是使用微波炉来烤红薯,他们反而没有使用过。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老妈偶尔会给我送几块已经蒸熟的红薯,香甜软糯还是蛮好吃的,可能是她发现我爱吃,有那么一段时间,基本上每晚都会在蒸锅里蒸上几个红薯。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老妈使用蒸锅蒸红薯做得多了,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蒸熟的红薯好吃,可非常的浪费家里的天然气,因为,她在蒸锅里蒸红薯,有时就为了2-3个红薯,需要蒸1个多小时,在我看来是真的非常浪费天然气。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以为是地认为,蒸红薯可能就是需要这么久。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前几年有一天陪我媳妇回娘家,岳母自家后院的农田里也种了红薯,吃过午饭也给我蒸了几个,但我却发现,岳母蒸红薯是真的很快。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过岳母介绍,她是等蒸锅里的水煮沸之后,开大火蒸10分钟,然后转中火蒸20分钟后就关火,最后在蒸锅里焖10分钟,吃起来也是软糯香甜。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岳母告诉我,如果是冷水上锅直接开始蒸红薯,蒸煮的时间是要那么久的。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蒸红薯时,直接上锅蒸就错了,牢记4点技巧,红薯熟得快,更香甜,下文,给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的经验总结。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说您的做法,您在家都是怎么蒸红薯的,您喜欢购买什么样的红薯啊?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简单地介绍一下红薯的植物学历史?

红薯是这种植物的别称,它实际上应该叫做番薯,它的别称还比较多,比如:甘薯、红山药、山芋、地瓜、红苕、白薯。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原产于南美洲以及大小安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中国大多数地区可以广泛种植,它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较强的粮食植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了可以当做主粮外,也可以进行食品加工,也是淀粉和酒精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同时,番薯的叶子、根、茎又是优良的饲料。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番薯最早种植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万历时期,而且还是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的,分别是:云南、广东、福建。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红薯都有哪些品种?

红薯的品种有很多,大致上可以按照颜色、藤蔓的长短、口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大致上有如下品种: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1、按照颜色进行划分,红薯可以分为:红心、白心、黄心、紫心四个品种,常见的红心红薯品种有济薯18号、广薯135等。红心红薯的口感香甜、水分足,烤着吃是最合适的。适合红心红薯种植的省份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白心红薯常见的品种有糯米红薯,最大的特色是果肉是色的、吃起来口感粉糯,含水量较少。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心红薯,最大的特点是含水量较多、吃起来特别的甜、也常常用来制作烤红薯。JSG拜客生活常识网

紫心红薯最大的特点是果肉是紫色的,吃起来特别的粉,经常用来蒸着吃或者煮着吃。

相关阅读:

  • 吃红薯要注意哪些事项
  • 为什么吃红薯会反胃烧心
  • 秋季吃大枣红薯好处多多
  • 盘点食物的超级技能:红薯能延缓衰老
  • 红薯发芽了还能吃吗?
  • 红薯能不能空腹吃 红薯食用原则一览
  • 吃什么能减肥?地瓜和糙米减肥法推荐
  • 红薯是抗癌第一菜 食用红薯要注意什么
  • 冬天吃红薯有益健康 吃红薯必须注意时间和方法
  • 冬季吃街边烤红薯注意四点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