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分数线已出,三本专科的孩子何去何从?
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当然首先恭喜高分的同学,有大把的好学校任您选,要注意的是填志愿要好好琢磨,千万别落档了。至于300分左右的甚至更低一些的同学,除了部分省份,大比例只能去二本、三本和专科院校了。
二三本孩子面临的困境
前不久呢,小李哥看了一些新闻报道,说的就是这些二三本专科的孩子,后来都去哪了?他们大比例留在了当地三四线城市或者县级市,拿着每个月三四千的微薪。
小李哥在(链接高考志愿怎么填)一文中,提到过到一线城市寻找机会才是普通家庭逆袭的最好方式。这些二三本的孩子难道都缺乏去北上广的勇气吗?
一线城市二三本院校布局少
其实不是。
据统计,二三本院校基本布局在三四线城市,排名前300名的二本院校,在北上广加起来数量很少,而且这些院校更倾向于招收本地生源。
所以,这些小镇青年想通过读书来到一线城市一改命运的机会少之又少。
就业市场学历鄙视链
其次,在就业市场,二三本学历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根据每年毕业大学生薪资水平调查,985/211一本院校的平均工资在8000~9000档浮动;二本的薪资在一线城市,明显低于一本院校,起薪5000~6000,连服务员的工资都不如,何况服务员还包吃包住。
考研市场高校鄙视链
即便是考研,你的本科院校的背景在导师层面,通常被排在候补位置。前不久一则新闻,说的就是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被高校研究生部给拒了。
能通过研究生考试,至少这些同学还是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但对于大部分二三本专科的孩子,他们是不具备小镇做题家的业务能力的,考研这条路望尘莫及。
而且,大部分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很一般,家里可能还有兄弟姐妹,没有额外的经济实力支撑他们继续求学。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迫不得已找工作去反哺家庭。
比如《闪闪发光的你》里的来自清华大学光培学院的伊木兰,他是新疆人,家境比较一般,他本科毕业不打算继续读研,因为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嗷嗷待哺,所以自己必须出去工作。金融研究生每年的学费在10万起步,家里实在支撑不起。
对于想进头部券商的金融圈,至少得是硕士起步,还必须是名校出身。真实的职场中,即便清华这么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也是没有机会的。
听起来,特别残酷。
内卷的现实就是高校扩招,让很多孩子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除了进到头部大学的少部分同学,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读书给自己和家族带来多少改变命运的机会。
出路在哪里?
清华的伊木兰在金融圈现实层面机会不大,但至少清北的头衔在就业市场也是妥妥的红利!那么我们这些二三本专科的孩子,人生就只能这样凉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