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出席并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主持发布会。
魏百刚表示,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我国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局部地区出现较重灾情。从全国来看,农业灾情总体偏轻,今年秋粮丰收的基本面仍然较好。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农业农村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逐个区域、逐个品种、逐个环节的安排部署,各地也都提前做好了防范灾害的准备工作,有信心夺取今年秋粮丰收。
办出底蕴 打造中华农耕文明符号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9月23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马有祥介绍,3年来,丰收节力度一次比一次增强,特色一次比一次鲜明,影响一次比一次扩大,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成为全国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马有祥介绍,今年丰收节将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百年历程。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庆丰收活动紧紧围绕党的百年华诞这一主题,彰显百年大党伟大风采,礼赞百年大党丰功伟绩,让农民群众以节日为媒、释放情感,国家民委将动员1652个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千村万寨心向党·载歌载舞庆丰收”活动,农业农村部举办庆祝建党百年农业农村成就展,回顾百年来三农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二是突出为农惠农。今年丰收节着眼农民群众需求,将推动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举措,开展义诊活动周、民法和乡村振兴法普法宣传等活动,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得实惠。三是突出城乡共庆。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将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城乡共庆、全民共享,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现代农业展示、乡村美食品鉴、民俗文化表演、农民体育竞赛等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群众性特色活动,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四是突出文化底蕴。农耕文明是丰收节深入人心、扎根城乡的底蕴底气所在。今年的丰收节将继续融合农耕文化、聚焦农时农事,充分展示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让丰收节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文化韵味。五是突出市场导向。丰收节既要丰收也要增收。农业农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产销对接和促消费活动,连接中秋国庆假日市场,活跃城乡消费。
马有祥介绍,今年丰收节继续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和“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开放创新、节俭热烈”的办节原则,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引导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和社会各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深化实化内涵内容,充分展现三农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三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稳健力量,充分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营造城乡共庆丰收、共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良好氛围。
“今年的丰收节底蕴厚重、异彩纷呈。”马有祥介绍,除了主场活动安排在长江流域的浙江嘉兴、湖南长沙、四川德阳,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参加之外,教育、文旅、体育总局等18个成员单位也将组织开展文化研学、产品促销、民俗节庆、农民赛事等近百项庆丰收活动,各地也将举办一系列极具乡土气息、现代元素的产品展示、民俗表演、为农服务等活动。
办出特色 主场活动聚焦长江流域
与去年主场活动聚焦黄河流域相比,今年的主场活动将聚焦长江流域。马有祥表示,长江和黄河一样是母亲河,孕育了灿烂厚重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流域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举办主场活动,呼应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各地办好丰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