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隐性消费调查:啥也没点已消费几十元
“现在的隐性消费真是太多了,防不胜防。”小薛感叹道。
面对商家的隐性消费套路,消费者们是怎么做的?
受访的20多名群众,大多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有的人觉得这也算是行业潜规则,很多店都这么操作,只能认了;更多人觉得为了几元、十几元钱和商家理论、纠缠不值得,提出意见商家不接受就付钱走人;也有少数人与商家较真,或选择向消费者协会等投诉,最终往往都能免除这笔费用。
受访者江女士说,有一次她和朋友去天津一家餐厅吃烤肉,结账时发现商家要收取每人10元的炭烤费,于是和老板理论了起来。“老板辩解说其他餐厅都收20元,他们收的不多。我说收费就应当提前告知。老板看我据理力争,就没收这钱。”
来自江西抚州的曹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一直以为收餐位费很正常,直到有一次和男朋友出去吃饭,他拿着账单直接和服务员说,你事先没有告知我要收取餐位费,这是违规行为,你要收费我就向有关部门投诉。老板一听,立刻把餐位费免了。“虽然只是4块钱,但让我感觉到懂法太重要了。”她说。
还有受访者提醒说,有些商家为了防止顾客留下其违规收费的证据,还会暗自篡改收费的项目名称,比如将餐位费改为服务费、茶水费等,企图在顾客不注意时蒙混过关。
面对隐性消费,为何只有少数人会站出来维权?对此,有观点认为,深层次原因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这方面的规定不明确,实操性不强,对餐饮等行业的制度规范应该有更加细致的条款,而不是等消费者就餐时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和商家据理力争。(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