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增速放缓是从整体行业的角度来看的,每个企业自己的战略和行为还是会有一些不一样。”赖阳认为,各个城市和企业的情况有着不小的差异。“有的三四线城市可能竞争激烈,有的可能依然处于空白;有的企业可能盲目扩张惨遭滑铁卢,有的稳扎稳打发展顺利,这都不能一概而论。”他表示,下沉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未来会进入一个比较理智的发展时期。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见福董事长张利的肯定。张利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见福便利店在福建一些县城的门店业绩很不错。“我们现在虽然还不能到乡镇去开店,但县城已经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了,见福基本会在进入的每个县城中开出七八家密集门店,进行集中配送。”在张利看来,比起抢占了多少城市或者区域,高质量密集开店才是下沉市场竞争的关键。“下沉市场的逻辑和一二线城市是一样的,只有集中开店才能够实现物流集中配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盲目强调占了多少城市,但每个城市的门店都很分散,实质上没有什么意义。”张利认为,制约便利店在下沉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物流配送能力。“店开再多,配送没办法保证,就是无效开店。”
QuestMobile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2019年)》显示,中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该市场的潜力在多个领域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MSC关于中国下沉市场的相关调研也显示,下沉市场人群的收入和消费绝对值仍然不高,但增速优势明显,“有闲”消费和“家庭”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下沉市场不是一线市场的补充,而是各自独立的主体市场,企业需要确定明确的下沉目标。
区域整合进行时
便利店企业纷纷下沉,在自身门店数量以及入驻区域增加的同时,也给下沉市场原有的便利店品牌带来了冲击。不少便利店企业在下沉过程中,都把收购当地便利店品牌当做进入该地区的重要一步。最近接连收购天虹旗下的微喔以及四川的WOWO便利的罗森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罗森收购天虹微喔和四川WOWO便利,是为了加强其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布局。其中,天虹微喔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厦门,截至2021年上半年,门店数量为205家;四川WOWO便利是成都首个24小时营业便利店,目前全国门店规模近2000家,主要集中在成都本地市场。而罗森的优势地区为华东区域,江浙沪门店规模达到2042家,在西南则仅布局了重庆市场。这两起收购案将成为罗森扩展新地区的重要切入点。
罗森的这种收购行为并不是孤例。“确切地说,在下沉过程中,这种收购案例的出现是很正常的。”赖阳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便利店企业拼经营能力、供应链等“内功”的时候,对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模式粗放的当地便利店企业而言,被收购未必是件坏事。“在其他便利店企业进入下沉市场之前,一些当地的便利店企业可能只是仗着地域优势开出了一些店,但模式简单,有的甚至停留在夫妻老婆店或者加盟翻牌店的阶段,这样是无法应对消费者升级的消费需求,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
赖阳认为,目前便利店行业正处于全面调整期,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会被市场淘汰。“可以看到的是,现在仍在积极下沉的便利店品牌,都是深耕便利店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化管理,紧跟时代步伐的品牌。前几年乘着便利店风口起来的一些新兴品牌或者商超百货做的便利店品牌虽然也下沉过,但由于盲目扩张,已经或正在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在赖阳看来,未来能够在下沉市场竞争中存活的一定是罗森、7-11、便利蜂这类专业便利店品牌:“便利店的生意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