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没有绝对优势,只有相对优势。
最多是有人住在更大的“井”里,有人待在更小的“井”里。

05
庄子的《外篇——秋水》讲了一个很讽刺的故事:
秋季洪水随季节上涨,数百条河流一起注入黄河,使黄河变得如此之宽,连牛马也分不清两岸。
“河伯”很开心,很自得其乐。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美好的风景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
然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走,直到来到北海。向东望去,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看到眼前的景象,河伯望着海洋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渺小又无知。
面对“北海之神”,它感叹道:
“听了很多道理,我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我自己,就是我这样的人!我听人说过,孔子的学识浅薄,伯夷之德无足轻重。一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我相信了这一切。如果我不下海,那就危险了,总会被有学问的人嘲笑。”
北海神若举了井底之蛙的例子,让河伯醒悟。
如果北海之神说:“世上没有比海更大的水。”然而海纳百川,永不自满,永不溢水。大海的容量远超长江黄河,但作为一个海神,我从来没有自吹自擂过,因为我在天地之间,就像一座山上的小石头小木,觉得自己看得太少,哪里还能骄傲?
其实我们在为升职加薪买车买房而感到骄傲的时候,也和“河伯”一样无知。我们以为自己很牛逼,其实和那些更牛逼的人比起来,这算什么?
06
人生苦短,我们每个人都像井底之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要想在人群中追求一种相对的优秀,相对的成功,灵魂的自由,就需要摆脱“井底之蛙”的傲慢,谦虚行事,心存敬畏,努力顺应道,融入道的规律——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
正如企业家任所说:当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时,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伟大。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不至于下半辈子活得像井底之蛙?
一句古话就是秘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无数人不如名师指导,名师开导。
我们要在万卷书里学习,开阔视野,与许多高尚的灵魂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我们要行万里路,看广阔天地,完善格局,知道山外有人;
要虚心向良师益友学习,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走出思想的牢笼。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独处和思考,对生活有很好的理解,接受自己的平凡,努力发现自己的本质,做最好的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如何开悟?我昨天写了一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
一个人真正意识的标志:认识自己。
以上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年人的觉醒: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同时可以积极自救,尽力追求身心自由。
看透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才能活得更清醒,更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