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用爱播撒希望》。
师者如灯,灯笼悠悠,她照亮的是脚下黝黑的路。灯光点点,她慰藉的是无数夜行的人。
师者如灯,灯塔遥遥,她指引的是远方航行的方向。灯火微微,她温暖的是无数冰凉的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最敬佩的人就是老师,那时,老师在我的眼里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带着对教师这个职业深深的眷恋,来到X中,登上三尺讲台,圆了我的教师梦。在我们X中,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如那首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这样写到: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师德,是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伟大举动。地震时,他在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向了学生,用双臂将4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他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地震中张开双臂拼死守护四学生的谭千秋老师。
师德,是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执着追求。他不幸从小失去了双手,但他却自强不息,用残臂为学生上课,由于写字速度慢,常常加班熬夜。哪怕再苦再累,每天他都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在三尺讲台上耕耘32个春秋,他就是无手教师马复兴老师。
师德,是献身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他是年轻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大山里已坚守7年,以前这里的学生不懂汉语,很多失学在家。现在山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了汉语,他骑着骆驼上百次地翻山穿河,劝说家长,挽救了多名失学儿童,为大山里的人们能够走出大山做出了贡献。他就是塔吉克族的阿力甫夏老师。
师德是矢志不渝、爱生如子、甘为人梯的无声大爱。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他用20年的青春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后继有人。他就是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