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嘴巴恶毒的人,人尽皆知;心眼恶毒的人,无人知晓。”
由此提醒人们,面对别人明里暗里“欺负”时,没必要在口舌上争高下,最要紧的是拿出“硬招”,让对方无计可施。

01
话不说全,留有余地。
职场中,时常被他人当成“软柿子”捏的人,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老实本分,不仅对于自己知晓的事情,有一说一,对于别人的指示,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种“一股脑儿”全盘托出,并不等同于直爽,而等同于“愚蠢”。
如同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公司高管张果果,因上司临时有事,不得不代替他去参加新品奶粉的推介会。在明知奶粉只有主打“安全”牌才能赢得对方兴趣时,他始终贯彻上司的“嘱托”,以“营养”为主题进行推介。
理所当然,张果果的“提议”失败了。起初他不以为意,直到自己被迫降职,不得不离开之后,才从竞争对手口中得知,这是“上司”提前布好的局,自己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此时,张果果恍然大悟,自己彻底地被当成“棋子”,任人摆布了一回。而之所以会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操纵,就是因为平日里,他是个好说话的人。说什么,从不遮遮掩掩,也从不打马虎眼,这种“言之凿凿”的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硬伤。
只是,剧中的张果果,在认清了自己的弱点之后,心中仍有一条准绳,那就是继续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比如,他兑现了对四胞胎供应奶粉的承诺,还帮他们的父母租了房子,找了工作,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安定下来。
但现实中,更稳妥的做法,是话不说全,宁可只说七分话,留下三分,用来防备他人,也用来保护自己。不要一上来,就将自己所知揭了个底朝天。
谁也不会想要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所以,守住了口,有时候,也就是守住了秘密、守住了创意,守住了成功的资本。
要知道,一条金点子,一个好创意,往往就是一个人鹤立鸡群的开始,如果不懂得在合适的场合,说给合适的人听,只能是被他人盗取了智慧,为他人做嫁衣。

02
事不做尽,留有退路。
《论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回答:“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人在职场,面对小人的算计和陷害,如果一味地逆来顺受,只会被当成软柿子,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而如果按捺不住一口“恶气”,不讲对策,只为逞一时之快意,很容易正中他人下怀,被倒打一耙。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说,一位资深的警情接线员,因为受到婚变的影响,在工作中对接听的热线置之不理,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一百多个求救电话在被接通后的几秒钟内被挂断。
这种恣意玩弄工作的做法,很快被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发现了。她毫不犹豫地向主管报告了这件事,那位资深员工很快被责令停职接受检查。
为了报复那位举报自己的人,资深员工想了很多办法,试图给她戴上“诬陷他人”的帽子。但有一天,她自己开车出门购物时遇到了车祸,情急之下,也拨通了紧急求助电话,但因为伤势过重,还没有说两句就昏迷了。
恰好接线员正是那位刚入职的新人,她很快锁定了事发位置,并安排了紧急救助,挽救了那位资深员工的性命。
当问及她为何要这样做时,她说,这是工作责任使然,无关个人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