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人夸人有贵气,有些是阿谀奉承,为讨得对方欢心,随口一说,但更多的是从对方给人的感觉上来判断的。比如:举止娴雅、目光自信、谈吐不凡、气质高冷等。
仔细总结一下,你会发现这些特征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也就是说,所谓“贵气”是从内而外散发的魅力,是一个人的涵养。
国学大师南怀瑾,便是公认的有贵气之人。在他看来,一个人有没有贵气,一看便知。大师曾根据曾子的一句话,讲解了“三贵之道”。 各位不妨看看,你身上拥有几种贵气呢?
曾子言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何为“动容貌”?是指人的容貌在一动一静中,会彰显出内心的涵养。所以,我们要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便可以避开别人的粗暴和轻慢。
在南怀瑾大师看来,人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从这点上说,就算你天生缺乏贵气,通过后天的修养也可以慢慢培育出贵气。
“动容貌”的贵气,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在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上。这里的第一印象,便是仪容仪表。
不仅包括你一举手、一投足等站姿、坐姿,还有穿着搭配、行为举止等一切体现气质的形象。生活中,有些人,一眼看上去便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们注重管理自己的形象。
他们的穿搭大气优雅,从不迎合低俗异类、博取关注。行为举止得体,我想各位都没有见过一个有贵气的人,上蹿下跳、粗鲁无礼的模样吧。
这一点,我们的先德孔子便是典范。孔子在出门之前,对自己的要求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想一下,一个人出门就像接待贵宾一样庄重,役使百姓就像承当大祭典一样庄严。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其外在形象必定得体,也就是有了“动容貌”之贵了。
“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即神情,“正颜色”则是对人的态度。一个人内心所想的事,会不知不觉表露在脸上。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54%,比如:当你回答一个人的问题时,你是面带微笑,还是板着脸,都透露出你对提问之人的态度。
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来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来的是思想的本质。
面孔能传达的信息,超乎我们的想象。比如:他的脸上是什么表情,眼神在看哪里,目光是否呆滞等都可以从中透露出对方的某些信息。
但在国学大师南怀瑾看来,“正颜色,斯近信矣。”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社会上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内心修养得好,慢慢改变过来。
也就是说,你对他人的态度,体现了你的人品和教养。教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如果一个人表面看起来是谦谦君子、温和有礼,但转身却对他人爱答不理、冷眼相待,这是“伪君子”。
真正有贵气之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平视,是尊重。无论是亲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他们始终保持着心中的温暖和善意,以礼相待,这就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正颜色。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所谓“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在南怀瑾大师看来,“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做到这一步,当然就“远鄙倍”了。
简单点说,一个有贵气之人,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讲究方式方法。往往可以远离鄙陋,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古至今,说话一直是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能够讲究说话之道的人,往往是高情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