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过了四十岁后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距。曾经一起玩耍的同学、朋友,以前的亲密无间,现在见面却突然有了巨大的鸿沟和隔阂,有人位高权重、说话做事有板有眼,而有人则泯然众人,还是当初的模样。即使当初同一个宿舍的同学,或者同时进公司的同事,经过时间和经历的冲刷,都会变得差距巨大。
为什么大家起点都差不多,却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呢?到底是哪方面的因素在发挥着作用?是命运?还是自己的能力?
也许《人民日报》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命运有三个转折点:原生家庭、夫妻伴侣和觉醒的自己。
而人生的变化,有时就是抓住了一些人生的转折点,不管这个转折点是你努力得来的,还是家庭或者贵人相助,只要抓住了,就有可能跨越阶层或者超速发展。当然,这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那个时间,你恰好站在这个转折点上。这就需要你的运气、实力、能力的加成了。
每个人都有硬件和软件
我们每个人都有硬件和软件两种能力:硬件,是我们身上可以看得到的拥有的东西;软件则多是我们内在的东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能有所了解。
就像【小鹰与玫瑰】所说的,人生有实有虚!实的方面有房子、车子、票子、地位、家族、荣誉、学历...,这是我们的硬件;而虚的方面有关系、性格、认知、口碑、利益、敬畏、人情世故...,这是我们的软件。
人生成功的要素
人生到底靠什么才能成功?是靠硬件,还是靠软件?靠家庭、人脉、团队、学历....,还是靠感情、关系、认知....?就像手机的硬件和软件。到底是去追求硬件的性能,还是追求软件的提升?
从短期看,家庭、学历很重要,但从长期看,家庭和学历带来的硬件影响逐渐变小,而带来的软件作用会越来越大。高学历带来一个人的认知、人脉、自信、坚定、优越感...,是比学历本身的名校价值更加重要的东西。
在职场中,学历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敲门砖,一个是过筛子。当一扇门紧闭起来的时候,别人敲不开门时你拿个清华北大985毕业证,门就会对你敞开;当一堆简历放在面前,面试官对谁都不了解,只能看学历,大专、职业学校的首先被筛掉,而你可以留下来。
在职场中,最终看的一定是贡献和能力、是性格、是关系、是智慧、是人情世故....,而不是学历、荣誉。而往往高学历的人在这方面,受到的儒家思想越重,限制也就越多。
职场就像是爬山,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一靠体力,二靠毅力,就像软件和硬件。能爬山的基本上都是正常人,硬件有差别但是不会太大,所以最终决定的因素,就是毅力。
但是很多有着优秀身体条件的人,并不一定是最终能够爬上去的人,也可能半路放弃,也可能走走停停,耽误了时间。
我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有着更好的身体条件,但却输给了条件不好的乌龟,是因为乌龟有着更坚定的意志和清晰的目标。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硬件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软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