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概念:概念是相对的,过分追究是无意义的。每个人都是意识的囚徒和观念的奴隶。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要义是破除我执,可以理解是抹去心灵上蒙着一层灰尘,洗掉一部分人心的那一层猪油。观念创造的目的是送你到理解的彼岸,观念是个梯子,有一天,你理解了这个观念,可以忘却观念,就像老人扔掉拐杖一样,重新自由行走一样。幸运和不幸,对与不对在这篇文章我们不追究也不要去论述。
那几个女孩是很不幸的,唯一的庆幸的是他们的不幸因为自媒体被放大,口诛笔伐压力下,看似有个貌似公平的结果,亲眼见证数个大V直接偃旗息鼓,从互联网销声匿迹,对于他们来说预期无法说,还不如永久的沉默, 沉默,无奈地尽头是沉默。
讨论的是一个憋了很久,今天决定讲出来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当下戾气变得这么重。戾气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方向下,被放大很多倍,着急着捞一把,着急这火一把,出门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没事绝不会主动挑起争端。我觉得戾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一下积累。
1、大多数人的戾气:现实将无数的普通人变成了蝼蚁,每天重复额机械和无情的单调让他们发狂,内心总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任何外在的一点点冒犯便会点燃期内心愤懑的火焰山,外化就是一系列充满戾气的语言和行为。
2、少数群体戾气:少数社会姑且把他们叫做既得利益群体,认为依靠其所谓的特权,他们能够拥有凌驾于于他人,少数的普通人在其眼中也许是真的蝼蚁,或者蝼蚁都不如,霸凌蛮横成为了习惯,直到某年某月的某天,他遇到了某个对他来说是不幸的摄像头。我爸是李X那哥们,某地四”君子”。
3、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从不思考G+,也不思考自己所处的当下,日富一日的简单和小确性足以让他们感到很满足,他们是幸运的也是平凡的大多数。直到有一天,时代的一粒微尘压到他身上,变得像一座山,他只能默默背负,因为当初身边人不幸时候他也没有帮别人去背负,此刻他很累,很无奈,甚至有一丝丝的愤怒,一定阶段转化为戾气。
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真正去思考现实,不愿去思考当先,更确切说是不敢直面,我们是在创造历史,也终将是历史的一部分,某些看似合理的当下的自己在某年某月的某天会成为后人眼中的笑话,我之前读《百年孤独》《生死疲劳》,觉得马尔克斯和莫言的脑洞真大,可是突然觉得他们写的是真实。我不知道应该是为自己的发现感到确幸还是应该为自己感到不幸。毕竟幸福与不幸也只是我们脑中的人为创造的概念,本身就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