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又快要到了,这几天思绪中总是浮现出很多小时候过中秋节的一幕幕镜头,尤其是我们兄弟姐妹们之间很多有趣的往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终于鼓足勇气,把他写出来,以食大家。言糙粗、语拙劣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那时候因家里穷,姊妹多,母亲总是把提前准备好的苹果、梨、月饼等,在中秋节当天的傍晚时分,早早的摆放在院子里支好的桌子上(方向是冲南的),当做祭典“月神”的贡品,待点香、烧纸、磕头等都办完后,就算祭典完毕了;这时候我和妹妹们站在边上,早已急不可待地等待这一时刻了,也意味着母亲给我们分发月饼吃的时候就要到了。

母亲把月饼和水果分成六份,并一份一份地摆在床上,记得每一份里都有一块月饼、一个梨和半个苹果,还有另外一份放着一个整苹果的,这一份是不允许我们挑选的,连这份总共七份。
母亲开始分礼物了,先从两个妹妹开始,让妹妹们先挑选喜欢的拿走,然后是我和二姐姐挑选,最后才轮到大姐姐和二哥哥,其实先拿走和后领取没有多大差距,大人只是希望我们从小养成“大让小”的好习惯而已,可见母亲的用心良苦。

大哥自两岁时就跟着姥姥、姥爷居住,我的记忆中他是不用参与挑选礼物的,母亲总是提前给他留出有个整苹果的来,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姥姥家住,母亲怕委屈到他的缘故吧,就因为比我们多这半个,总会惹的还有点不懂事的我和妹妹们哭闹一番,哥哥也很疼我们,每次都用菜刀把他那份苹果切成几块分给我们吃,把我们高兴的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一大阵子不愿离去。

其实姥姥家离我们很近,有一百来米的距离,就隔着一户人家,拐过一个小弯就到了,逢年过节或平时改善伙食的时候,父母都会让我们把大哥叫过来一起吃饭,或给他留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连吃面条这种普通的饭也叫大哥哥过来,因为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家生活困难,我们家孩子又多,母亲还有肝炎病,常年不能干活挣工分,仅靠父亲一人劳动养活这一大家子,所以我们家沾到点白面味道的每顿饭,就算是改善伙食了。那时候因为村里还没通电灯,每到晚上屋内照明就依靠煤油灯,门外总是漆黑一片,父亲担心哥哥吃完面条回姥姥家睡觉时害怕和胆怯,就让我领着我们家的小黄狗去护送哥哥,或者我淘气不想去的时候,哥哥就自己哄着狗狗陪伴着他去,走到姥姥家大门口时,狗狗自己再乖乖的回来,它特别听话灵巧,至今哥哥和我都还有印象。


小时候记忆中的中秋节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是那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苦中取乐;一人不缺,团团圆圆的幸福时光依然让我留恋,挥之不去。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姊妹七个的成长轶事,每每想起来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如今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步入了不惑之年,也都儿孙满堂啦,都离开了那个养育我们、夜思梦绕、美丽无比的家乡,到外面去发展并定居了;我们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从青岛到西安,从广州到北京,四面八方都有我们的家人,我们现在是一个有着八十来口人的大家庭了。这要感谢祖国的强盛和优越的好政策,感谢我们父母不辞辛劳地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