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名校能够造就优质学生,表面上来看,的确如此,但事实上,名校之所以能够成为名校,本质上靠的是优质的生源。
前些年我们本地一所私立学校横空出世,这所学校建立之初是如何打响名气的呢?它依靠雄厚的资本做了三件事。
第一,建造了一个高档次的校园环境
第二,高薪聘请知名教师团队加盟
第三,从全省各地通过有偿奖励的方式,招募了一大批优质学霸
有了这三件事做铺垫,三年后,该校高考成绩在全省脱颖而出,一举跃居全省一流名校之列,学费也随之水涨船高,接下来更多的好学生,好老师接踵而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名校诞生的整个过程:
好硬件吸引好老师---好老师吸引好生源---好生源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吸引好老师、好生源
很多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名校出学霸,殊不知学霸是家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名校培养的,名校只不过是学霸的汇聚地和助推器而已。
03 是长寿之法,还是长寿之心?
广西省巴马县,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住在那里的原住民们都很长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县有1958位80至99岁老人,69位百岁以上的寿星,其中年龄最大的135岁。随着巴马县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专家学者深入当地考察研究当地人长寿的原因,最后专家总结说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和水源等造就了巴马人的长寿。
凭借权威专家学者的研究解读,各种打着养生旗号的商家蜂拥而至,催生出来各种商业化养生产品,甚至还推出了各式各样所谓的养生抗癌套餐。专家研究报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再加上巴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导致每年有超过10万病患者慕名而来,寻找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了巴马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当年这片一尘不染的土地,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如此,当地人也从原本自然纯朴的秉性也随着该地区商业化的变革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曾经远近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变成了“癌症之乡”,真是可悲可叹。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之前巴马县的老人们之所以长寿,并不是因为学了什么所谓的养生知识或仅仅是住在某个环境好的地方,而是他们原本的生活和心态就很质朴,符合养生之道。而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总结出来的养生理论,却忽略了这一点,从而误导了那些渴望通过养生换取健康的群众。
前面几个例子分别讲了“先求财,后积德”,“先求名校,后出成绩”,“先求长寿之地,后得长寿”的三种错误的思维逻辑。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性问题,人们之所以会把因果顺序颠倒,是因为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把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换句话来说就是“靠天吃饭”,其结果自然是成少败多。
人生的成长就好比是一颗鸡蛋,从外打破是失败和毁灭,从内打破是突破和成长。
孟子曾说:“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应当向内看,学会自我承担,自我负责,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断地自我精进。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被虚幻的因果表象所迷惑,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