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说:看一个人的习惯,就知道他这辈子有没有福气!比如一个人用纸巾的时候,撕一半,然后把另一半收起来。撕得一半先擦手,再擦头发,因为头发上有油,最后用来擦鞋。这个人很神奇,绝对可靠。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气”经常会是一个负面的贬义词。当说一个人“小气”的时候,往往就是在说这个人吝啬、气量小、不肯花钱。然而,曾仕强教授却说,“小气”是一种美德。
曾仕强教授表示,“小气”即是一种节俭的体现。在一次谈话中他提到,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教先祖老子就很提倡节俭。
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节俭生活、节约物质能够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
尽管进入到了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也不应把节俭当做过时的说教而抛弃。曾仕强教授认为,对浪费行为嗤之以鼻是可耻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着节俭的传统,这不仅应该成为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的生活习惯,也是人们能源源不断过上好日子的保障。
曾仕强教授说,一旦浪费形成了习惯,这个人就等于没救了,而节俭不仅是美德,还应该是人们需要坚持的原则。
曾仕强教授表示,看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勤俭节约,就知道他这一生有没有福气。一个节俭的人是可靠的,浪费的人则会折损自己的福气。每个人生来都带着财运,如果肆意挥霍浪费就会陷入贫穷。
对此,曾仕强教授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在使用纸巾的时候,会小心地撕下一半,而把没有使用的另一半留下来。即使只是半张纸,也要先擦手、再擦头发,最后用来擦鞋。
曾仕强教授说,厕所的抽纸自己从来都只用一张,当自己吃早餐的时候,一张纸还没有用完就要被服务员收走,这时他就会阻止服务员,让服务员不要这么浪费。他还表示,一个人再有钱,也没有资格随便浪费。
一开始,有些观众还认为,通过一张抽纸的使用、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来断定一个人的一生,未免太过武断。但是通过曾仕强教授的讲解,观众也逐渐意识到了节俭的重要性,纷纷拍手称赞,并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曾仕强教授举例子说,在上个世纪,很多人因为家里没钱买自行车,在偏僻的地方也没有公共交通,他们经常步行上学,来回可能需要走上两个小时。
所以当他们进入老年后,身体依然很健康,能够步行很长一段路。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十分怠惰,别说走两个小时,就连一个小时不到都会开始喊累。
另一个例子则是,以前下雨时,很多人都会把鞋子脱了拎在手里,宁愿打赤脚,也不愿意弄湿鞋子,以免缩短鞋子的寿命。而现在很多人并不爱惜东西,随意糟蹋,如果把鞋子弄坏了,就会直接丢掉买新的。
曾仕强教授表示,一个人浪费东西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福报。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只吃几口就把剩下的扔掉,但这些粮食是上帝赐予的,是属于你的福气,把自己的福气丢掉是非常糟糕的。
如今,有很多网红为了赚钱、吸引流量,会吃掉惊人数量的食物,自己的身体又承受不了,只能通过催吐等不健康的方式把食物再吐出来,不仅浪费食物,还摧残自己的身体。
有一些吃播年纪轻轻就去世,从因果的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也是浪费粮食所以折福折寿了。国学经典《朱子家训格言》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曾仕强教授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是观察入微,用自己的行为践行勤俭节约的理念。当他洗衣服的时候,残留的水可以用来拖地,进行重复利用,洗菜的水也可以再用来浇花。
曾仕强教授表示:“我曾经以为这样我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有一次村里的老奶奶来我家拜访,看到我在洗碗,她让我不要把洗碗的水倒掉,说里面的米粒可以用来喂鸡。
淘米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底层的浆水也可以留下来喂鸡,那时我才知道,我节约的意识还不够。”
曾仕强教授说,这位邻居老奶奶一辈子都非常勤俭,她过得非常节省,连续一两个月都不舍得花钱吃一点荤菜。但是老人家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八十多岁,身体依然很好。
中国传统经典《易经》中有云:“阴阳相济,继之善者也”。老奶奶大概就是平时积累了福气,所以才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吧。
曾仕强教授自己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易经》,通过对这本国学经典的解读,他被称为是“中国式管理之父”,经常能够给出惊人的观点和对未来的预测。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气”经常会是一个负面的贬义词。当说一个人“小气”的时候,往往就是在说这个人吝啬、气量小、不肯花钱。然而,曾仕强教授却说,“小气”是一种美德。
曾仕强教授表示,“小气”即是一种节俭的体现。在一次谈话中他提到,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教先祖老子就很提倡节俭。
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节俭生活、节约物质能够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
尽管进入到了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也不应把节俭当做过时的说教而抛弃。曾仕强教授认为,对浪费行为嗤之以鼻是可耻的,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着节俭的传统,这不仅应该成为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的生活习惯,也是人们能源源不断过上好日子的保障。
曾仕强教授说,一旦浪费形成了习惯,这个人就等于没救了,而节俭不仅是美德,还应该是人们需要坚持的原则。
曾仕强教授表示,看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勤俭节约,就知道他这一生有没有福气。一个节俭的人是可靠的,浪费的人则会折损自己的福气。每个人生来都带着财运,如果肆意挥霍浪费就会陷入贫穷。
对此,曾仕强教授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在使用纸巾的时候,会小心地撕下一半,而把没有使用的另一半留下来。即使只是半张纸,也要先擦手、再擦头发,最后用来擦鞋。
曾仕强教授说,厕所的抽纸自己从来都只用一张,当自己吃早餐的时候,一张纸还没有用完就要被服务员收走,这时他就会阻止服务员,让服务员不要这么浪费。他还表示,一个人再有钱,也没有资格随便浪费。
一开始,有些观众还认为,通过一张抽纸的使用、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来断定一个人的一生,未免太过武断。但是通过曾仕强教授的讲解,观众也逐渐意识到了节俭的重要性,纷纷拍手称赞,并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曾仕强教授举例子说,在上个世纪,很多人因为家里没钱买自行车,在偏僻的地方也没有公共交通,他们经常步行上学,来回可能需要走上两个小时。
所以当他们进入老年后,身体依然很健康,能够步行很长一段路。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十分怠惰,别说走两个小时,就连一个小时不到都会开始喊累。
另一个例子则是,以前下雨时,很多人都会把鞋子脱了拎在手里,宁愿打赤脚,也不愿意弄湿鞋子,以免缩短鞋子的寿命。而现在很多人并不爱惜东西,随意糟蹋,如果把鞋子弄坏了,就会直接丢掉买新的。
曾仕强教授表示,一个人浪费东西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福报。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只吃几口就把剩下的扔掉,但这些粮食是上帝赐予的,是属于你的福气,把自己的福气丢掉是非常糟糕的。
如今,有很多网红为了赚钱、吸引流量,会吃掉惊人数量的食物,自己的身体又承受不了,只能通过催吐等不健康的方式把食物再吐出来,不仅浪费食物,还摧残自己的身体。
有一些吃播年纪轻轻就去世,从因果的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也是浪费粮食所以折福折寿了。国学经典《朱子家训格言》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曾仕强教授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是观察入微,用自己的行为践行勤俭节约的理念。当他洗衣服的时候,残留的水可以用来拖地,进行重复利用,洗菜的水也可以再用来浇花。
曾仕强教授表示:“我曾经以为这样我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有一次村里的老奶奶来我家拜访,看到我在洗碗,她让我不要把洗碗的水倒掉,说里面的米粒可以用来喂鸡。
淘米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底层的浆水也可以留下来喂鸡,那时我才知道,我节约的意识还不够。”
曾仕强教授说,这位邻居老奶奶一辈子都非常勤俭,她过得非常节省,连续一两个月都不舍得花钱吃一点荤菜。但是老人家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八十多岁,身体依然很好。
中国传统经典《易经》中有云:“阴阳相济,继之善者也”。老奶奶大概就是平时积累了福气,所以才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吧。
曾仕强教授自己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易经》,通过对这本国学经典的解读,他被称为是“中国式管理之父”,经常能够给出惊人的观点和对未来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