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不会忘记
柴坤 / 文
在楼宇之间的一个小广场上,一群鸽子在天空展翅飞翔,带着强有力的鸽哨音,迅疾地从我头顶飞过。它们转过一个圈子,我眼看着那群鸽子渐飞渐远,鸽哨声也渐小,就在我目力所不及的时候,一个老者竟然对着天空中的鸽群大声发着口令:“返回”,虽然只有两个字,但那声音底气十足圆润而洪亮。
只见天空中飞翔的鸽群很快地又折返回来,那鸽哨声也越来越近,老者又发出了一个口令:“落”。那群鸽子像是战士听到命令一样,立刻飞回来逐一落在鸽舍内,有一羽鸽子竟然还落在老者的肩膀上,并在老者耳边“咕、咕”地叫着,仿佛在与老者窃窃私语,又像是与老者诉说着飞行的感受。老者用一只手抚摸着肩膀上的那羽鸽子,脸上满是欣喜的笑容。
老者七十多岁的样子,脸庞黝黑,一身蓝色运动装,身材魁梧,精神矍铄,气度不凡。从老者那圆润而洪亮的口令和那走路的姿态,出于对军人的敏感,让我感觉到这位酷爱鸽子的老者也应该当过兵,说不定还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怀揣着一份好奇我主动与老者攀谈起来。细聊之下,我才知道老者的名字叫李天福,当过兵。老者也知道了我人武干部的身份,他非常高兴,竟然主动地把我邀请至附近的家中,让老伴给我们沏上一壶红茶与我侃侃而谈。“李老伯,您太棒了,竟然把这群鸽子驯养的仿佛都是令行禁止的战士。”我端起茶杯向老者献上一杯茶。
李天福的老伴是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头发梳得整齐,没有一丝凌乱。她一边为我们续着茶,一边对我说道:“我这老头子何止是把鸽子驯养的像个战士,以前啊,我们家里还养过一只大公鸡,他竟然把那只大公鸡驯养成了能看家护院的带刀护卫。”
“带刀护卫?”我一时有些不解,她放下水壶,给我讲起了那段故事。原来李天福从部队退役后在包头市的一个城区公安分局工作,当了10几年的警察,后来又调到包钢工作直至退休。当警察时年轻的妻子刚刚诞下二儿子,娘家送来一只大公鸡,想让他宰杀掉给妻子补补身体,而善良贤惠的妻子却舍不得让他杀掉这只大公鸡,他只好把公鸡养了起来,不过他喂公鸡的食材却很特别,不是菜叶而是菜市场里肉贩丢弃的猪肉皮。
他把猪肉皮捡回来切成小细条,每天喂养着这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竟然非常喜欢吃猪肉皮,日子久了这只大公鸡长得非常雄壮,黑红色的羽毛,肥厚的鸡冠尖尖的利嘴,鸡爪也异常肥大,走路翘首挺颈,趾高气扬,颇有大将军的风度。
那时他们的家住在一所平房里,一个曾经被李天福处理过的地痞流氓来家里寻衅滋事,那只大公鸡在院子里一看来者不善,立刻“咯、咯”叫着,跳起来向那个地痞流氓扑去,那个家伙一看情形不对,拔腿便跑,那只大公鸡却不肯善罢甘休,一直狂追了几条街方才作罢。当那只大公鸡迈着坚定的步伐,“啪、啪、啪”地回到院子里,夫妻二人才发现那只大公鸡的嘴上满是血迹,那个地痞流氓的下场可想而知。
他的老伴讲完这个故事,我笑道:“哈哈,太有意思了,李老伯把大公鸡驯养的不但能看家护院,而且关键时刻能够护主,这只大公鸡简直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带刀护卫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在与老夫妻的闲聊中,我在桌子的玻璃板下看见有几张黑白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只见他头戴越南军队制式盔帽,身上穿着越南军队的服装。看到这样的装束,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李老伯,如果我没有猜错,您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我一边仔细端详着照片,一边问道。“是的,你竟然能看出来,我的确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在这一刻,我已经对李天福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持让他讲一讲过去的那段经历。老人从卧室里拿出一本影集递给我,那本影集已经很陈旧,有着岁月的痕迹。我打开影集,只见扉页上写着“抗美援越参战纪念册”。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这李天福老人果然不凡,他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老人,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听了老人的讲解我才知道,李天福1945年出生在山西,18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军区的高射炮部队服役。1964年8月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开始对越南北方狂轰滥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抗美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