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年华凋敝罄,尘愆不染佛前灯。出离秽土,往生净土,是《大宝积经》记载文殊菩萨“花开为昼,花合为夜”的净土,也是大乘佛教利他净土信仰者修行的终极目标。我不会削发念佛,因为我不具备佛的灵骨与天资,但我必须在成长中虔诚悟道,任岁月的风雨不停侵袭,在时光里把自己雕刻成华美的璎珞,于修行中延伸生命外延作串,镶嵌人生感悟的内涵去演绎七珍,装点外表美丽的同时,也不断丰富自己的大美人生。
人生的美丽,如同珍惜无比的璎珞,无论你生活幸福,还是痛苦;是寂寥,还是快乐,都生活在人生缘来缘去缘如水的固有圈子里。没有痛苦,如何体验幸福?没有孤独,又如何感悟快乐?一叶一花一菩提,生命的年轮始终穿行于轮回的四季之中,历经了春暖,走过了盛夏,安享在收获的秋季,明媚的如一朵勿忘我的小花,相知相惜的绽放于阡陌一隅,你度化成了我光阴中的静尘,我便成了泅渡你光明的净土。
毕恭毕敬的放下璎珞,因为它的圣洁让我目光不能直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亵渎之意,只当从没有动过。就像曾拜过的庙宇,虔诚焚烧点燃的香烛,灰飞烟灭的消亡在来与去的指尖距离。璎珞是璎珞,经卷是经卷,也许,生活在不同圈子的人,都喜欢经卷,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期冀自己的人生美丽。记住,我是众人捧起来,又放回原处的璎珞,那些轻放的手,以为我完美得如一只出尘,只有你懂,再轻地放下,都有落花的声响,因为经卷上的文字,太多地被璎珞用来做成了碑帖。
美丽的璎珞,穿过佛的心经,被后世爱美之心的人们一路顶礼膜拜,又一直延伸到人与人交往的圈子。无论是婚姻的圈子,家族的圈子,还是社会交往的圈子,都隐喻揭示着缘分的奇妙,总是在人生必经的路口绽放异样的美丽,让人乐不知疲的感悟在自身的圈子其中,又不知所以的流连忘返在他人的圈子之外……
人生,其实就是一串质地不同的璎珞,沿着生命的主线,纠葛于情感上的悲喜,表现在心灵、发肤之间的痛苦与快乐,都会在大彻大悟之后去厘清一份懂得,在春夏秋冬季节里念念不忘的自然消亡。谁都有放不下的情节,都希望能在红尘里轮回来生,若,真的有来生,你果真还敢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