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陪你一程的人,很多;陪你一生的人,很少。
有人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都会消失在人海。”
从人海里来的人,最后还给人海,不必纠结。人生如南柯一梦,不仅会弄丢亲戚朋友,连自己也会弄丢在世界之外。
“道不同,不相为谋”,想来,常常联系的人,突然不联系你了,逃不过以下几个原因。

02
第一,金钱:人家致富了,怕原来的亲戚朋友找借钱。
知乎上,有人问:“意外中了超级大奖,应该怎么做。”
高赞的回复里,有三句话:“钱多了,是选择,而不是人生;选择多了,时间没有多;先收好,不要急。”
很多人以为,自己有钱了,第一时间就是请亲戚朋友吃顿饭,炫耀一番,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宏伟蓝图。
真相不都是这样的。
总有很多人,头脑是清醒的,忽然有钱了,开始装穷,担心那些吃吃喝喝的亲戚朋友来借钱;也有一些人,迅速找到了门路,加入了更适合自己的圈子,至于以前的穷圈子,就不在乎了。
比方说,一个在工地挑土的人,想尽办法拿到了某个资格证,然后跳槽去了月收入好几万的岗位。他不一定会吹嘘自己,而是和过去彻底做一次告别,进入新的角色。
如果有工地上的工友来找他,可以做出一副“不认识”的状态,担心被工友拉下水,揭露老底。
最可耻的是,有人借钱之后,迅速消失。误以为自己是“致富”了,可以逍遥法外了。
一个人的层次、格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金钱的数量,确实让很多人活成了不可一世的样子。

03
第二,层次:不同层次的人,终究要走散。
有道是,层次不同,不必强融。
如果遇到层次不同的人,就是走到了一起,最后还是要离开。毕竟,人家只是为了某种目标,陪你走一程。
在明代小说《西湖二集》第十四卷里,有一个叫金沙滩的村庄,人们杀气腾腾,一点善意也没有。
观音菩萨化成一个年轻的打鱼妹,每天提着鱼到村里的集市贩卖。很多年轻男子慕名而来,很快就把鱼买走了。也有男子,假借讨价还价,多说几句话。
有一天,打鱼妹说,如果谁能背诵《普门品》这本书,我就嫁给他。
村里的男人,花了几天时间,把书背下来了。
打鱼妹又说:“会背书的人很多,我也发愁。这样吧,谁能背诵《金刚经》,我就嫁给他。”
过了几天,有三个男人会背《金刚经》了。
打鱼妹发愁,说:“你们三个人,谁会背《法华经》,我就嫁给他。”
通过循序渐进地诱导,村里人养成了读书的风气,打鱼妹变回观音菩萨,笑着离开了。
村里人为了感恩观音菩萨的教诲,雕刻了“鱼篮观音”,放在村口。
明代学者宋濂知道这件事之后,说:“一刹那间,遽尔变坏。”
很明显,观音完成了教化的任务,马上就消失,不过多干涉村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她是神仙,不能长期留在村庄。
古时候,牛郎织女相爱,但是人仙不同路,还是留下了遗憾。这就是层次不同的原因吧。
人生路,就是一程加一程;因此社交,就是一次加一次。
人与人的交往,很多时候,就像汽车穿梭在城市,每一个红绿灯路口,都会停下来,并遇到很多车;路灯变化了,车辆陆续离开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