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自我界限的拓宽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努力为一件事付出,自我界限就开始向外延伸,随着不断的努力,这种延伸状态逐渐稳定,自我界限发生了永久性的外扩,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4) 真爱的体验
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
为了达成这种承诺,我们开始驱动自我付出努力,并因此做到自律。我们通过这样的自律,去付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界限的拓宽。所以说,爱是自律的动力。
3. 这些都不是爱
(1) 坠入情网 爱
① 因为坠入情网不是出于有计划、有意识的主观判断。
② 因为坠入情网不需要付出努力,并没有真正拓展自我界限。
③ 坠入情网可以消除寂寞,但无法有目的地促进心灵。
④ 坠入情网本质是一种生殖本能引发的性欲。
(2) 过分依赖 爱
“没有Ta我就活不下去”是一种寄生心理, 而不是爱。症状有无法忍受寂寞、空虚感强烈、把失去伴侣当成极其恐怖的事情。
(3) 精神贯注 爱
不能给心灵带来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爱,爱金钱、爱权力、爱宠物、爱园艺都被称为“爱”,如果在这些爱好中,增长了知识、获得了自我界限的拓宽,是爱;否则就不是爱。
(4) 自我牺牲 爱
给予者并未认清爱的真相,往往以“爱”作为幌子,只为满足自己的付出欲,不将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回事。
爱是一个动词,必须付诸行动。
想爱、有感觉和口头的爱,都不等于去爱。
4. 爱的表现
① 关注
努力倾听,帮助对方成长。
② 不惧风险
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
③ 独立
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④ 充分投入
由承诺推动,持续或渐增的投入是爱的基石。
⑤ 勤于自省,平等交流
遇到矛盾与冲突,恰当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地随意批评。
⑥ 懂得自律
懂得约束爱的能量,不滥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有责任感。
三、信仰与恩典简述
盲目地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或有害于个人心智成熟与健康,都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命中出现的恩典与奇迹常令科学哑然,但它们不是科学的对立面,毫无根据地妄做定夺才是。
而在宗教的故事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真相……
在《圣经》中,我们读到,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经受蛇的蛊惑,违背上帝的规定,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
在这件人类最初的不自律事件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bug:
上帝喜欢黄昏时到伊甸园散步,他很爱人类,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开放的,那么亚当和夏娃为什么听了陌生的蛇的话就去“偷吃”禁果,而不是与上帝沟通,争取由“合法”途径取得禁果呢?
刨去故事本身的繁复外壳,我们不难发现这件事的本质——是一桩偷懒。
为了即时满足,亚当和夏娃选择性地忽视了问题和矛盾,偷懒不去正面解决问题,结果酿成大祸。
而我们也可以在这故事中发现,他们敬畏上帝,恐惧直面问题的麻烦和痛苦,就是造成这次懒惰的深层原因。
从人类的祖先代代传承至今,我们仍旧如此——
我们懒得立即去解决问题,懒惰仍是自律的最大阻碍。
而这种懒惰的根本原因就是惧怕解决问题时,必须面对的种种挑战、痛苦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