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不厚重则没有威严,学到的东西就不能很好的坚持。做人处事当以忠信为准绳。这样所交的朋友就没有不像自己的了。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错误。”
君子不重则不威,作为君子,应当厚重,不厚重就会轻浮,遇到事情难免会随波逐流。学则不固,这儿的学应该是自己学到的东西,自己的做人信条及个人操守。 不厚重的人做个普通人可以,但做不得大事要事。若身处高位,民族危难非左即右的时候,就容易犯下大的错误。
秦灭六国时,大秦军队威压赵国。赵王迁听信谗言,临阵换将,杀害李牧,致使赵国痛失长城,遭遇灭国厄运。齐王田建,拥有30万军队,当大秦的虎狼之师到来时,不知抵抗竟然投降,最后饿死在秦国的万里松林。苏联解体时的戈尔巴乔夫,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主张,对苏联经济进行休克疗法,导致苏联解体,通货膨胀,人们连饭都吃不上。
君子以忠信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自己自然就会变成忠信之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与自己交往的好友就不会有非忠信之人了。朋友之间贵在志同道合,若有非志同道合,非忠信之友,时间久了,自然会生疏的。
人非生而知之,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肯定会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能改。我们为什么不敢改呢?是害怕内心受折磨吗?还是害怕因为错误所要承担的责任?有的错误会使我们一辈子内心都受煎熬,能够改正,能够勇于承担错误,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好,我们的内心就会一片光明。
我心光明,便可去除身边的一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