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两个极端之间选一个的话,我觉得情愿选择卷,也不要选择躺平,因为躺平是天底下最累的事情,不仅累身、更累心。
当然了,最理想的做事状态,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特质的平衡点。
尽己所能、服务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上,总得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只有对社会有益,有贡献,才能获得生存所需之物质,获得被需要、被尊重的精神价值,从而活得富足、充盈而有意义。
可是,不知道做什么好,怎么办?
鲁迅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这句话,我有两种解读:
一是,如果确实不知道做点什么好,那就看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去试着做一做,很多人走出来的路,虽然拥挤,但起码能走,从众、随大流也没什么不好的;
二是,如果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那就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做,不要在乎一时半刻的回报,更加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牛顿被一个掉下来的苹果砸到脑袋,一般人只会破口大骂,但牛顿会去思考和研究,苹果为什么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
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分界线。
可是,不知道做了有没有收获,怎么解?
漫画家蔡志忠说:很多人总想着赚钱,最后也没赚到什么钱,反而专注地做一件事,一直做,一直做,反倒赚了不少钱。
这个世界上,没有预言家,没人能告诉你,做了什么就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不去做,就肯定是没有回报的。
宁可做事做了半途而废也好过天天空想,啥也不干吧?!
当然了,想事也是做事的一部分,想和做并不矛盾,想不通的时候,去做做事;事做不下去了,就停下来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