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正常的人,都是愿意活出一种明白和豁然的,希望自己不被云遮,不遭雾绕,而是头脑清醒,眼睛明亮,道路顺畅,人生圆满。

但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看起来似乎有想法、有抱负,也似乎很勤奋、很执着,但就是心有所愿愿难至,梦寐以求求难得,心想事成成不多,投石问路路不通,还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时地遭到现实的嘲笑与玩弄。他们呈现给世人的是,样子懵懂,神情迷糊,能力平庸,日子混乱,耳朵不聪,眼力模糊,行动迟缓,为人做事好像就没有熨帖和麻利过,常常本质看不明,节奏踩不准,路径找不对,生活得一地鸡毛。他们之所以会落成这种模样,原因兴许很多,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可其中有一种因素很隐蔽,常被当事人难以觉察,但它却是妨碍其通向豁然的“肠梗阻”。那就是,他们的脑子里总是“一根筋”,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并且还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不懂得顺势而为和应潮而动,不知道适时地转弯和变通,只知道一味地坚持和固守,只晓得“认死理”,只一个劲地钻“牛角尖”和“一条道路走到黑”,结果被南墙撞得个伤痕累累还浑然不知。
其实,我们所处的世界从来就是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非黑即白、非美即丑、非对即错、非好即坏、非进即退、非多即少、非成即败的二维状态。它更多的是立体的、夹杂的、混合的,是多维的、多彩的、多变的。在这样的世界,要想活得个清楚明白,活得个如鱼得水,除了要不断地提升认知和破解能力,就是要根据事物的本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自己的处世方式做出及时的调整。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注意,就是该转弯时一定要懂得转弯。
在行走中,转弯,肯定不是一个方向走到底,而是一种直行的改变,但它却是一种因势而变,或者是一种风险的规避。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也希望一路滔滔,但许多客观情形的变化哪里都会随着你的意愿而运行,而是逼着你做出转弯的决定。它常常是你并不想为之但又不得不为,可它却是你顺时顺势、冲破谜团和及时止损的重要法宝,是你走出黑暗与困境,摆脱难堪与窘况,迎来新的希望和曙光的明智选择,是获得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和新的转机的关键之举。一个人要想获取人生的主动,是决然不可少了“死胡同里应撤退,牛角尖里要转弯”的勇气和智慧的。
思维转个弯,光明总相伴。人活世上,我们难免不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处境。此时,如果依然沿用惯用的思维去对待,我们就很有可能陷入一个无法走通的死角。但如果调换一下思维,我们却又能茅塞顿开,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田忌赛马,反常规而行之,以下等马赛上等马,以上等马赛中等马,以中等马赛下等马,结果以两场胜利一场失败的结果胜出。假如按常规的硬碰硬去比拼,那就很难打败对方。孔明被要求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一支一支地造,在有限的人数和时间里是很难做到的,也正中了嫉妒者周瑜的诡计。但孔明打破常规思维,不造箭,而是借箭,不仅如期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创造了草船借箭的千古神话。相反,一代枭雄项羽,固守陈规,以成败论英雄,兵败时就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结果江山尽失、前功尽弃。如果他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学习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前面的路恐怕又会是一番新光景。因此,人生在世,碰到解不开的谜、拨不开的云雾时,让思维拐个弯,多用换位思维、多赢思维、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展思维和发散思维去想问题,总能邂逅不一样的惊喜。正所谓,思维通则百通,思维灵则百灵,思维活,前程必广阔。
视角转个弯,视野更放宽。还是那座山,但它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是那条河,但从高空看它是一条穿越大地的绿丝带,近处看却是一泓流动的水;还是那个天,但在缝里看它是一根线,坐在井里看它是一口锅,站在山头看,它才是那样深邃辽阔、苍穹无边;还是那幅人物头像画,粗看仿佛一神情沧桑的老妪,细看却是一位魅力四射的美少女;还是那只大象,只盯其腿,它就是一根大柱子,只盯其鼻,它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只盯其耳,它就是一把扇子,只盯其尾,它就是一根绳子,只盯其体,它就是一堵墙。世界是那样的丰富,而我们的认知是那样的有限,更何况眼见的不一定为实,眼不见的还万万千千;耳听的不一定为准,听不见的还千千万万;感受到的不一定实实在在,感受不到的同样是客观存在。所以,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角度,做出的判断,获得的感受,是不完全一样的。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的表象时,我们不要轻易去盖棺定论,更不要简单地认为那就是地道的真相;当我们遇到谜团或不解时,我们不要沮丧地以为它就是山穷水尽;当我们碰到困难和无助时,我们不要随便地以为它就是穷途末路。对待任何事物,要想客观而全面,就不可以偏概全,而是要多角度地去端详、去打量;对待任何进步的谋取,就不可局于一隅看问题,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一时的阻力而停滞,而是要让视角常转弯,跳出圈子看圈子,走出局内观全局,找准站位看问题,看清本来,把握本质,依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