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叫我们要能“忍”,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多些包容心。
鸡汤文说:有没有包容心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素质和教养,同时包容别人,也是包容自己。生活中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入怀,甚至跟人争吵起来,这是不值得的。
鸡汤文还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人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这样的说法会给人一种误导,凡事都要忍。可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不斤斤计较,能“忍”别人无心之过,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其实都是讲条件,讲场合的。
民间有句话叫“小来偷针,大来偷精”。意思是小时候偷人家一根针,父母,社会放任不管,长大了就会成为惯偷,大盗。
前几天我听了一个讲《了凡四训》的视频,期中讲到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
里面说要区分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人”和“坏人”,不能拿世俗的标准来评判。往往我们世俗认为的“好人”,其实是干了“坏事的”。
有个故事,说是有个名望很高的人告老还乡后被村里一个小混混当面凌辱,他想到这是件小事,就不跟他计较,结果没过几天这人就惹了人命官司犯了杀头之罪。那位有名望的人就后悔不已,怪自己没有在那人犯小错的时候及时惩戒他,才会酿成后来的大错。
你看本来按世俗的标准,这位有名望的人是做了“好事”啊!大人大量,没有因小事斤斤计较,大打出手,这是个好人啊!可正是因为他的“好心”,结果却是“坏”的,他间接地做了“坏事”。
昨天傍晚我去菜场买鱼,去的时候菜场有一家卖鱼的已经收摊关门了,只剩下旁边一家卖鱼的。我进去的时候,里面还有几个人在等着杀鱼,鱼池里只剩下几条鱼了。我想买条鲫鱼都没有了,我就问老板有没有草鱼,他说还有,等他杀好鱼了给我捞。
我就在一旁等着,看着他夫妻俩,还带着个孩子忙的不可开交,心想着赚点钱多不容易啊。
等到老板娘快要忙完的时候,老板就叫她给我去捞鱼,正在这个时候走进来一位年轻姑娘,她戴着口罩,看不出年龄但打扮比较年轻,大声地喊着她想买条鱼。
老板娘就过去,我也跟在她后面,然后就跟着她一起挑鱼,挑好鱼后,过称,那姑娘就自顾自的选鱼,也没问我,我也无所谓。
老板娘准备杀鱼,就问我们先杀哪条,那姑娘抢先说,先杀我的,我比较急,我先来的。
本来听到她说比较急,我就想让着她。但她口气很不好地说我先来的。
我就轻声地解释道,是我先来的。
她一听就大声嚷嚷道,我先来的,我在那边挑鱼,你才过来的!
我继续轻声解释道,真的是我先来的,只是老板他们都在忙,我一直在边上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