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是生命的源泉,碧空如镜,大漠无际,当一缕缕秋风吹着欢快的口哨将胡杨笼罩在大漠的边缘时,胡杨用铺天盖地的嫩黄、鹅黄、金黄一层层重叠在燃烧的梦境里。那一树树辉煌的灿烂将秋日的风情渲染得如此壮观,正如人们说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沿着那一团团燃烧火焰,将大漠、胡杨二者揉成一团合为一体。沙漠上的生命是独特的,他们经历的生活是人们无从感受的。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大概更能领略“疾风识劲草”的快乐,生活在沙漠里的骆驼更能体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真谛,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更是对大漠孤烟落日的辉煌辽阔安之若素。人们看到的严酷在这里未必被当做严酷,他们生命中的喜悦也未必能被人们所体会。
胡杨是坚强、坚韧的象征,胡杨的树干竖直苍劲,一长就是30多米高,拼命地探着天。站在她身旁仰面向上望,只能看到一半,退出50米之外,还只是看到个轮廓。一棵一棵的胡杨树组合成巨大的胡杨群,一里、十里、百里、千里,戈壁滩完全被这璀璨眩目的美丽笼罩着。树下的沙蓬在笑,树下的艾蒿在笑,树下的竹鸡在笑,他们被巨人般的胡杨宠护着,生命也更加坚韧有力。胡杨是一道风景,是它用自己三个一千年的时间构造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或生而不死,或死而不倒,或倒而不朽,生生死死三千年,用三千年的时间来思考生命的过程,留下的却是凝重、苍凉和悲壮。也是它用自己的生命和躯体点缀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使这片土地拥有了不多见的一抹精彩。
美丽的胡杨林,在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风沙肆虐、烈日似火、寒风如割,胡杨却能挺直脊梁,张开枝桠,豪气冲天,不为环境忧伤,不为生态惆怅,精辟地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力量。美丽的胡杨林,如此久长,风雨的吹打、风沙的磨炼,铸造就胡杨一身铮铮铁骨,饱经三千年岁月的苍桑,见证历史的兴衰,生生不息,奋发昂扬。美丽的胡杨林,你是生命的丰碑,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明,你是生命永不退色的灵魂,千里荒原因为有了你,变得如此辉煌盎然生机。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驼骆草,他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美丽的胡杨林,没有青山绿水相伴,没有似锦繁花相拥,没有雀鸣蝶舞相颂,只有对生命的渴望,执着的追求,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只需要几滴雨露,一缕阳光,逆境中共勉共济,共生共长。美丽的胡杨林,以昂扬的姿态去适应环境变化,用坚恝的态度持之以恒,一棵胡杨如此,千百棵胡杨、千万棵胡杨牵手用一生执着的永恒,铸造天然的保护屏障阻止流沙蔓延,保护沙区农业和畜牧业不受侵害,美丽的胡杨林,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拼搏、进取、不屈不挠,默默奉献,终坚韧成一幅充满鸟语花香、秋实烁烁、旷世雄浑的自然奇景。美丽的胡杨林,惟有傍晚,惟有坠落西山的瞬间,太阳变红了,金光变柔了,道道彩霞喷射出万朵莲花,整个天穹被泼染得绚丽缤纷,这胡杨,这夕阳,成了人们心中的诗,成了人们梦中的画,而金秋的胡杨,便是这诗画中的绝品。
胡杨是一种情绪:绿之希望,金之厚重,壮之伟人,立之千钧。胡杨是标示物:大漠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鲲鹏展翅之见证,骏马飞奔之原动力。站在胡杨林深处,你不愿高声赞美胡杨,你生怕每一片金黄,在你的赞美中受惊而飘落,那样会增加你的一份伤感。每一棵胡杨都令游人感到了一份朴实无华的宁静,一份坚定不渝的信念,一份浩瀚无限的生机。不管你是否欣赏它那种高而妩媚,媚而不妖,妖而不冶的精神,不管你是否欣赏它那种柳的风姿,白杨的高大,松树不畏严寒的风格,他始终默默无闻的散发自身的光彩,让生命历程在完美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