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说: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是受苦。”
佛教认为众生皆苦,并将苦分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等八苦。归纳佛教的人生八苦,无外乎肉体上的苦难与精神上的苦难了。
肉体上的苦难,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承受的。肉体上的苦难与生俱来,至死方休。
精神上的苦难,则是精神上的主观感受,是在肉体上的痛苦基础上产生的欲望与现实之间差距引发的意识和感受。正因为有了精神上的苦难,才有了人类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
古往今来,人类都在不断地为减轻苦难直至消灭苦难而探索、奋斗,神话和宗教也为人类塑造了没有苦难的天堂、仙界和净土,我们都在幻想有一个没有苦难的人生。
但是,人生真的可以没有苦难吗?
我想,没有苦难的人生应该是没有的吧。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问道: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假如人生没有苦难,人类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如果肉体上没有苦难,人类就不会一步一步进化成现在的模样,我们也许还在原始社会里生活;如果精神上没有苦难,人类就会不思进取,就会丧失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动力;
假如人生没有苦难,人类的文化就不会如此多姿多彩。孔子周游列国受尽苦难而开杏坛、著《春秋》、传播儒家思想;屈原不受重用忧郁而作《离骚》,国难之日投江自尽;司马迁受宫刑之苦难愤而成《史记》,千古流传;蒲松龄屡试不第苦而作《聊斋志异》,让人爱不释手。没有苦难唐僧不会去西天取经,没有苦难一百零八将不会上梁山,没有苦难贝多芬写不出《命运交响曲》,没有苦难高尔基写不出《童年》……
假如人生没有苦难,也许很多伟人就不会出现。霍金21岁就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被脊髓灰质炎症打倒,他战胜了自我,成了美国历史上担任总统职位时间最长的人。
可见,苦难是来自客观世界的客观现实,是我们主观意志难以抗拒的外部事实,人生的苦难不可避免,正如叔本华在《论人世间的痛苦》中写的那样: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我们观察世界,见事事处处,都充满痛苦,都源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不可分离,真可谓毫无意义可言,不合于道理。个别的不幸,固然似为不期而遇的事物,但作为通常的不幸,则事出一辙,可见是必然的。”
巴尔扎克说:
“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所以,我们要直面人生的苦难,只有坦然接受客观存在的苦难,正确地分析苦难,才有可能解决苦难,把苦难当成向上前进的垫脚石。
坦然接受苦难
每一次面对苦难,我们最开始的反应就是想要逃离。可实际上,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苦难,首先要承认苦难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苦难的客观存在性。
同时千万不要逃避苦难,不要无视苦难,坦然面对苦难吧,最差最差的能够差到哪里去?只要生命还在,只要青春还在,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莫言在《母亲》中写到:“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正是受苦受难的近代中国人民不惧苦难、不逃避苦难、坦然面对苦难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