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和理想有差距时,你会死磕到底还是算了?如何平衡心态?
当现实和理想有差距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纠结着应该死磕还是放弃。
而是要准确地判断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到底是什么,这个差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定性方面的判断,是不是你的理想,和你面对的现实,完全就是两回事?
这个通常会出现在你给自己定了一个虚假的目标的时候,我最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许多大学生,明明毕业后的目标就是在光鲜亮丽的写字楼里穿着高档的服装,做着体面的工作,领着超高的薪水,而这些学生却定了一个一定要拿到天坑专业博士学位的目标(幻想着只要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实现这一切),毕业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
这根本不是要不要放弃的问题,而是你走错了道路,是否要切换赛道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则是定量方面的判断,这时候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赛道上了,定量的判断就是你离你的目标还有多远?
比如你想成为你们公司的总工,而你目前还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但你们公司的晋升路线有着很清晰的指标和方向,那你大概就能计算出来,在未来多少年内,付出多少努力,拿到什么成果,就有希望成为总工了。
但如果你发现,这个公司是家族企业,很讲人情关系,高管都是自己人,那你就要学会主动放弃这个目标,或者换一家公司去奋斗。
类似的,你想在一线城市的市中心拥有一套大平层,然后你了解到,这样的一套房子,大概售价五千万。
而你现在二十五岁,你所从事的工作,月薪五千块,你们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月薪也就四万块钱,而且一般要奋斗十五年以上才能到达那个职位。
那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果断放弃你的这个理想,因为你的理想太过于缥缈。
再举一个我以前常见的例子,我研究生所学专业的一个对口就业领域就是各种制药厂,在当年的制药厂里,技术线条有着明确的分工,本科生只能打杂,硕士生是干活主力,博士生是小组长带领小团队。你如果只是本科生,你成为小组长的希望都很渺茫,最有效的升职途径是回学校再读个博士学位,这对于硕士也是一样的,而要成为制药厂里的首席科学家,那需要的条件就多了,而且很多是你注定无法获得的。
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你的理想是成为那个首席,那真的不如换个行业算了,或者趁年轻,赶紧去海外名校读个博士,最好在国外药厂混几年,带着点东西回国,说不定有希望。
准确地判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其实是个技术活,需要你有很多年的积累和很复杂的知识体系,所以,有时候多请有经验的过来人或者行内人帮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你自己瞎琢磨要高效多了。
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不是靠死磕就能解决的,可能很多涉世未深的人看多了各种YY网文,总觉得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发生某个奇迹,然后就超神了,而现实之所以是现实,就是因为不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