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十四)《菩萨蛮》韦庄乐于蜀而思江南
其实在宋词流行之前,词已经很是流行。在唐代就有不少有名的词流传。到了五代流传的经典更多。不过说到这个五代十国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是一个奇葩的年代,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没一个是正形的。有点像我们以前常说的“风水轮流转,明天就到你家”。你来当几年的皇帝,然后又换另一个人来做几年,年年战乱,搞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说来也奇怪,这样战火纷飞的年月,文学发展却没有受到阻碍。期间的温庭筠、韦庄就是很好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韦庄。
韦庄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大器晚成”,这家伙本身是出身在官宦世家,爷爷就是高官,官至右相。按理说这样的家里,他从不缺爱,至少可以衣食无忧的长大啊。可惜他命不好,自己有对短命的父母。爷爷死了,父母也死了,家道就中落了,就开始过起穷苦潦倒的日子。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是坚持读书。古人嘛,都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加上他又聪明,于是十里八乡的,名气就出来了。
照常理,他这么有名,应该好好去考个功名啥的啊。可是因为穷,他就去给人家高官做一个幕僚之类的事,混点打工钱。可见“穷”这个病不是现代才有,在古代就已经开始留下病根儿了,所以现在人们穷也是古时遗传下来的。
后来他打了几年工,终于存了点钱了。就开始“饱暖思淫欲”,有了“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想法了,开始考“公务员”。哪知道这一考就是屡考不中,老是名落孙山。
这家伙也不死心,始终坚信自己有考上的命,于是屡败屡战。终于在他五十七岁的时候考中了。有没有像范进中举那样发疯,我不知道,反正就是从那以后就换了官家户口的人了,走路都要大摇大摆,才有气派。
当了几年的“编辑”之后就被派到咱们四川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四川有两个头铁的家伙,都是有权有势的人,两个家伙水火不容。不是今天你偷我家一根葱,就是明天我抓你家一把米,久而久之就大打出手了。这皇帝看着头痛,就把韦庄派过来劝架。
就这一派,韦庄就终身留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江南。原因就是来了没多久,皇帝被人家废了,老板都被咔嚓了,那这些下属自然就六神无主。这韦庄就劝一个很赏识他的人称帝,然后他就当了宰相。
他在四川的时候,很想念故乡。在这战乱满天飞的年代,一不小心就是“来的时候还好好的,突然就回不去了”。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成都这地儿就是来了就走不脱的地方。他很想家乡,于是在四川填了五首《菩萨蛮》,都是回忆江南的。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第二首。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整首词白话过来就是:人们都说江南好,来到江南的人更想在江南变老。春天的江水碧绿更胜过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绘着彩画的船上听着江南细雨入眠。
江南还有美丽动人的卖酒女子,盛酒时露出洁白如雪的双臂。在还没有衰老的时候,千万别家乡。回到家乡定会愁肠寸断。
整首词简洁流畅,一幅江南美景跃然于纸上,让人读后都想去体会一下江南的烟雨。只可惜,这韦老倌儿在蜀中做了很大的政治成就,却到老死都没有再回到故乡。这五首《菩萨蛮》都是他的回忆之作。写得越美,越能让人感觉到他的无奈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