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神兽们释放天性的路上,作为家长我们该何去何从
刚刚来到这奇妙世界的她,几个月的时候只要看到笔,必须拿到手一副势在必得的状态,毫无悬念。身边的朋友和邻居常常预读我女儿的未来,说将来一定是个学霸。
是不是学霸我不知道,我自是觉得一定是个喜忧参半的事情,你想呀喜欢学习用笔是必然的,可是如果要是涂鸦狂,我不敢再想下去….
果不其然,笔在她的世界里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她画到我的书上,自己的手上、床单上、墙上和地垫等等。
我试图引导她能回到白纸上,但是她不愿意受此约束。既然管不了,我只能求教于书本,看到了这段文字: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的童年是恐怖的 ,他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活的更正确、更好。也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
于是我开始进入重度思考中:一面墙的光洁值多少钱,一个家的整洁又多少钱?修复一下要不请各专业的清洁公司,问题很好解决。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份自由和快乐是无价的,而孩子回报你的是丰沛的情感和创造才华。
涂鸦就是不限制,它可以是创作的世界,可以是发泄的世界、可以是认知、想象,能够滋生探索世界的摇篮。或许他不一定有天赋通过涂鸦成为画家,或许在你眼里只是胡乱的涂抹而已,但是你会发现她的想象力一定会得到锻炼,天马行空会触动她,引导她找到自己最欢喜的世界。儿童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该限制还是支持?
2.刻板拘束守规矩,往往弊大于利
选择“放纵”教育,单纯是书中说的那段话和重度思考的结果,不足以颠覆我的洁癖。是因为我就具备谨小慎微的特质,追溯始作俑者,就是我的父亲,他是个“洁癖、控制王” 。
小时候在我的嘴里和“我想”渐行渐远,久而久之我不会在爸爸妈妈面前说:“妈妈我想要什么,爸爸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
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小提琴训练班,我想报名。可是爸爸拿不务正业打发了我,我哭了两个星期,但仍不足以打动爸爸的决心,我常常偷着去看同学,拿着小提琴在她家后院练琴,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每次都是泪眼模糊的离开。
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小提琴,还是因为爸爸,爸爸会拉二胡,拉得据说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看到爸爸那种自信和沉浸其中的喜悦。或许我最想要的不是学小提琴,是希望在小提琴中,也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世界,我的那份自信。
然而,最终的我学会了察言观色,等待别人的决定和赏识,希望会得到那万分之一的惊喜,即便比中了500万还要难机率还要小,但我还是会期待。
在我印象中,老爸又苛责又古板,每次吃东西只要是掉渣带皮淌水的,爸爸一定会叮嘱接着垃圾筐吃,不许弄脏他屋子里任何一个角落。平日里不要动这个,不许去那里更是家常便饭。总之,一切的一切就是服从领导听指挥,白话就是要“乖”。
这一系列神操作下来,让我有了整洁清洁过度的好习惯,家里的地一尘不染、不到晚上床是用来摆设不许脏乱、不许躺着,买东西从来不会给自己,都是给爸爸妈妈和弟弟。对自己的照顾体现为:模糊、可有可无,完全是一个会看脸色会照顾别人的透明无助无自我意识的人。
因此,选择放纵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我不要我的女儿像我一样被限制。我要让她释放天性,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画出他想画的一切。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在创作和画画中,我们是永远的朋友,无障碍的交流。一只小小画笔和一面涂鸦墙,惊艳了她的世界也颠覆我的眼界.
当然,“放纵”不同放任,它既有原则,也有底线;是尊重和陪伴下合适的行为引导及习惯的良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