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觉得余生很长,但偶尔袭上心头的感觉,永远是心之所向。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至少能打动我,或共鸣,或寂寞。♬时时要问问自己,你会站在新的转折点,或被生活包围,或不改初心,继续前行。本以为会有轰轰烈烈的存在,却总是平淡无奇地走过。到头来,不免自嘲——回首萧瑟处,无风无雨。
是一个冬天,爸爸带我去城里拜访他的朋友,说是“走访”,其实是送一些农村的纪念品。想想都有些伤感,倒是真心的,只是人家不是很喜欢,或者不在乎,或者根本不在乎。
几句客套话,我们爹爹就狼狈地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家门;说“小心点”是想在结尾多点“恭维”,以示我们的诚意。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每次的探访都是如此。一句“走之前留下来吃饭”无异于“你该走了”;我们永远不会留下来吃晚饭,唯一的愿望就是他们可以留下他们的东西,否则,我不知道父亲会有多郁闷。
我已经恍惚了二十多年。那个冬天要冷得多。腊月的时候,虽然是正午,但还是到处都是雪。路边偶尔会有一堆脏兮兮的杵,走路打滑;“我们就近吃点东西吧。”东边的东方红广场北侧有一排小饭馆。点了两碗面后,父亲又给自己点了一杯散酒。看着父亲满意的表情,我实在是难以下咽。我快二十岁了,还能感受到人间的冷暖。
买单后,我一步步跟在爸爸身后,不想再说什么。我觉得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是多余的;但是我的心是空的。
东方红广场沿沂蒙路东侧向北,面向朝阳小区,有一个“老井口”洗浴池。它应该是附近唯一的。“走,进去洗个澡再走”,花了多少钱?钱我记不得了,我泡了个大水池,给爸爸当了洗澡工,过了城里人的洗澡瘾。回去的路上,父亲没有说话。或许,他觉得不该带我来,但我也理解父亲的心。
是一次普通的走亲访友,却让我想起了那个城市的冬天。
今天能说出来,除了事与愿违,应该感谢时代的宽容。
那个时代的父亲,只是人生缩影中的一员。他们的独立意识可能比现在更强烈。他们除了要拼命养家,还要抚养孩子。那时候最值得炫耀的就是“外面有熟人”、“城里有熟人”,即使生活中不需要,也不要留下这样的“亲戚”。
望着暮年的父亲,我分明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世事的无奈。他不仅要延续一个男人的强大,更要他辛辛苦苦为之的一切都还在,足以支撑家族的辉煌。可你我谁能完全理解当时父母的良苦用心和那一幕呢?
用自己艰难的过去和现实的期望,同样要求孩子对迷茫的未来的认知,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焦虑呢?而一向“娇生惯养”、无所事事的我们,又怎能在继续追梦、继续远航的道路上忍受父亲的委屈呢!
叛逆的年代,一路奔跑的年代,那是一个喜欢做梦的男孩,无法改变家庭的现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无法阻止他对自己的想象未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靠着自己引以为豪的东西默默地老去,无奈又无助,我们曾经想着上帝,可是……我们可能会在心里种下犬儒主义的种子,从此以后。
又是一个冬天,路过曾经熟悉的街道。霓虹灯闪烁着城市的感觉。虽然没有下雪,但我的思绪已经沸腾了,只是有些奇怪。
一步步变换场景,努力寻找城市的记忆,希望与它有更多的交集,从而承载现在的自己。但我错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许是抹去记忆中的过去,时代无心,发展无情;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任何的停滞或滞留都会让你无所适从。
北园路、育才路,这些在当时是荒凉的地方,充其量是郊区,现在已经被划入了滨河大道以内的城市规划圈;功能区的划分加快了城市升级和转型的速度,梦中的临沂正在实现,梦中的临沂却难觅踪影。♬已经是临沂技师学院了,但这里依稀还是我们临沂人曾经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想到每次路过,我总会投来羡慕和崇敬的目光,想着自己以后也能进入她的殿堂,实现自己的理想。数次春秋,人到中年,梦想在现实的时间碎片中轮回数次,打磨得早已不复原貌,但童真难改,真诚的敬畏依然存在。昏暗的路灯下,临沂城终于辜负了我,让我在这个冬天重拾温暖,哪怕是回忆。♫我想象着我们的父亲和两个人,我为这个冬天祈祷。今天是大年初一,我要不要记住,时光会如此幸运,让我抓住2020年的尾巴,为临沂的城市街道而自豪,不带任何情绪地奔跑在黑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