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都要经常换位想想:“我有你知足吗,幸福吗?”
芸芸众生,来来往往。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基本上只剩下三样东西是靠的住的:
1、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
2、财富;
3、赚得财富的能力;
其它的一切都可能靠不住。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你来我往,谁也不是谁的谁。
金钱,正在主宰衡量一切的标尺,世间人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永恒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你有用就是好,你没用就是不好。世俗的层面,有用就是一切。
我们必须看透一个趋势:社会越发达,人与人的独立性就越强,未来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价值都会一览无余。
价值变成是这个世界最高维度的东西。从价值的角度看待问题,似乎这个世界就没有看不透的事情。
因此,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变化莫测,开始内卷化,就连最纯洁最重要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变的很微妙,有的人,有的时候,真是说不清道不白。
对正常状态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要维持到终身,充分必要条件是“父(母)慈子(女)孝”。要做到这一点,都不容易,考验着父母和子女的心地、品行、素质、智慧。
父母与子女经常想想“我有你知足吗,幸福吗?”是促进双方感情,维护双方关系,相互理解,端正心态,亲爱不衰的有效方法。
父母经常想“我有你知足吗,幸福吗?”就会激发对子女爱的责任感和担当,自己生了孩子,给了他(她)们生命,就应该尽心尽力,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孩子是陪伴父母一生的人,是终身牵挂的人。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每个关键点都会记忆深刻,自己经历的事情会忘记,但孩子的成长大事会永远刻画在脑海里不会忘记。经常想想孩子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就会宽容孩子,做好自己,做不到孩子以自己为荣,也至少做到一个平凡的良好的父母形象。有了知足和幸福的心态,就有了能够让孩子有自觉的孝敬自己的人格基础和情感资本。
子女经常想想父母“我有你知足吗,幸福吗?”则可以多回忆和关注父母的工作生活劳作拼搏和自己成长中的点滴,客观的看待父母的过去和现在。记得有一个哲人说过一句话:回忆出感情。子女常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方能体会到一路陪伴自己的亲人的不易,等自己有了孩子,这种感觉会越来越深刻。能有知足幸福感的,就能激发对父母的孝心,就有良心发现的行动。
年轻人的路还很长,做人要有良心,对情要知感恩,给一分还十分,绝不愧对人心。怎么对生你养你的父母,靠你的良心和觉悟。
做事别寒人心,因为会寒心的多半是真心实意对你好的人。 让父母寒心的不孝子你必遭到天谴和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