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用百度的话来说就是长大成人,让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
听着似乎解释明白了,仔细琢磨一下,还是个丈二和尚。一直觉得百度的名词解释跟它自己一个德行--摸不着头脑。
通俗点儿来说,这个“变化过程”应该指的是就是“经历”。
经历这东西,多数人认为与时间有很大关系,认为年纪大肯定就经历丰富。但观察周就会发现,情况似乎不是这样,有的人年纪不大,十几二十出头就表现得很成熟,而有的人三四十了,看起来还跟个初中没发育完全的未成年似的。
以个人的角度来看,发觉那些面对过“困苦”与“不同事物”的人经历一般比较丰富,往往显得成熟、稳重。同样的年纪好像就是比别人活了更多时间。
常见的就是:穷人的孩子,以及大起大落的人。
多年前看到过老郭的一句话,记得特清:一个人三岁经历了,那他就明白了,一个人九十岁还没经历过,到头也不会明白。使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经历。
有的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半辈子都呆在同一个地方,干着同一种事(最典型的就是流水线工人),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都是在重复着第一天的事。
重复与习惯能让人的效率变的更快、更熟练,也就是专业能力变的更强。但是成长的天花板也很明显,如果无法接触、见识到新东西。纵向上,难以上升到行业更高层面,横向上,也无法接触到更宽广的领域。
尤其是二三线以下的小城市,个人的视野、思维方式受所处的物理空间限制,以至于每天见到的就那么几个人,做的就那么几件事。如果这样的环境能让人有大的进步与成长确实就稀奇了。
这种环境下的重复与习惯,常常会让人变得盲目与自大,认知水平变低,思想观念变得单一。“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么来的。
经历一定程度上关联着认知水平,而认知水平的高低,意味着你能否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并非单一的,也不只自己一个角度。一件事即有自己的角度,也有对手的角度,还有第三、第四人及更高的角度。
罗翔说过一句话:知识越贫乏的人,相信的东西会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经历也包括着所接触的:新的人、新的事、新的观点,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挫折、失败等等。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是处在舒适区的时候。对一种状态很满足的时候、养成某种习惯的时候,你所得到的收获往往会越少,很多年回头一看,基本没啥收获。
对于新东西与新事物,以前的我是很排斥的。对人来说:新的东西是未知的、不可控的,而人又是非常厌恶未知与不可控的。因为未知、不可控就意味着要去了解、学习,还存在出错、困难、失败等各种风险。
后来才明白:勇于尝试“新”的东西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只有面对新的东西,并在面对新东西时遇到了问题与困难,才会做出尝试与改变,慢慢去突破,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阿门有句话:千万不要每天做相同的事情变得麻木,一定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是设计师,尝试做一个不同风格的练习?如果不爱看书,晚上看几页专业书,吸收点知识再睡觉?
之前跟朋友聊天谈到一个现象:为啥跑业务的人大多成长比较快,成功的机率也比一般人高?
他认为:每天在外面跑的人,特别是全国各地到处跑的那种业务员。每天都在接触着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见识到了不同的观点与思维,视野与格局变得更开阔。